“问题意识与问题能力”思考亮点频闪
(2024-12-23 10:39:50)
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是相辅相成的。问题意识是问题能力的基础,没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就难以发现问题;而问题能力则是问题意识的体现和应用,通过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来提升自身的认知和能力。问题意识促进问题能力的发展,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够激发我们去探索和质疑,从而发现问题。通过不断地提问和探索,可以逐渐提升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问题能力反过来增强问题意识,成功解决问题后,自身会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进而激发更强烈的问题意识,形成良性循环。
下面摘选部分教师围绕“问题意识与问题能力”,结合成功学校的教学实际思考的一些亮点:
一、强烈的问题意识。预习最核心的任务就是发现问题,无论新课还是复习课,预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问题越明确,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越大。
二、预习的质量决定课堂的质量。没有预习就难以发现问题,没有问题教学就没有方向,满堂灌的根子就在于没有问题意识。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暴露问题,教学的抓手才具体清晰。
三、课堂要充满问题意识,新课是认识问题,复习是解决问题,即便识记也要通过解决问题发现识记的缺漏,解决问题的量决定成绩提升的度。
四、我们的学生是中等生,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十分薄弱,甚至有一部分学生不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1.讲授知识2.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3.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学会知识是前提、学以致用是目的,而拿出破解问题的密匙才是关键,因此训练学生如何读题、审题、破题就成为老师的核心着力点。
五、如何让强烈的问题意识贯穿每节课堂?如何让“教会学生解决问题”出现在每节课堂?如何在课堂上逼着学生动脑筋?课堂评价准则的引导举足轻重。评价准则是否到位,关乎着问题意识是否落实到位。
六、对“课堂问题意识”评价准则的思考:1.学案是否符合学情?是否有预习检测?结构是否完整?2.预习是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一定是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形式暴露出个性和共性问题的。3.教师是否引导到位,引导学生思考并发现问题。4.预习课结束后学案是否全批全改?是否做到共性问题汇总?5.上正课是否有预习问题汇总?6.是否做到师生互动,教师能否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7.是否在回答问题时做到让学生评价学生?课堂是否有追问、反问?8.当堂检测是否有效?是否做到问题与知识相对应?9.严盯紧抠是否能够做到生生互动、生生互讲,让学生辅导学生?10.归根结底,如何做到让学生主动动脑筋,将问题意识转化为问题能力。
七、问题意识作为成功系列创新教育教学法中四大意识之首,充分体现出成功教育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织的落脚点就是解决问题,这就是教育的本质。而要最终解决问题,其前提就是有发现问题的能力。
八、授人以渔,培养问题解决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的单向传输,更应致力于培养学生自主发现与解决问题的核心素养。课堂不应是教师的一言堂,而应是师生互动、思维碰撞的智慧场。在课堂教学环节,要大胆放手,将舞台交还给学生。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发现新的问题与思考角度,将极大地拓宽他们的思维边界。
九、如何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我们的学生大多都是普通的中等生,因此教师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才有解决问题的下一个行为发生。
十、教会重在动脑筋。问题意识是教师教会学生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要时刻谨记问题意识,在导学案编制过程中设置有梯度的问题,通过预习检测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正课上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解决预习学案中存在的问题。上课过程中,教师不要轻易说出答案,要树立层层设问的意识,不断引导,不断提问,紧盯问题不放过,解决问题再继续,逼着学生动脑筋,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会。
十一、问题意识在教学中至关重要。预习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查阅资料等方式发现问题。比如在预习古诗词时,让学生思考诗句的含义、意象的作用等。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提问,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复习阶段,借助练习暴露学生知识的薄弱点,针对问题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提升成绩。
十二、学生是问题的唯一解决者。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考试,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写作,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解决问题,这是基本事实,所以我们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用来解决问题的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这才是真正的好课堂,这才是提高成绩的课堂,这才是家长需要的课堂。通过这样的课堂,学生达到了学会的目的,才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十三、树立问题意识,教多少,学多少,会多少。要认真预习,认真准备导学案,没有问题不上课。先让学生背会、记会知识再去解决问题。上课的过程中,要三缄其口,不要轻易说出答案,要树立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意识。老师要紧盯差生群体反复练,不达目的不罢休。
十四、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做到学以致用,不仅要讲授知识,更要发现问题、找准问题,从而更好地设置课堂教学体系。师生共同动脑筋,课堂才能更高效。
十五、在问题查找与探究中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促其自主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生成问题,不断提升学生查找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只有动脑筋的课堂,学生才能学会,弄懂,会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