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褒扬勤奋驱逐懒惰

(2024-11-19 16:20:41)


推进成功教学考理论总体比较顺利,但是问题还是不少的。总校教研督导处通过实际听评课和月考期中考试数据分析,列出诸多存在的问题,有思想观念认识的问题,有学养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有方法经验欠缺的问题。只要态度积极,认真整改,假以时日,这些问题都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但是有些问题应该不属于上述范畴,需要认真对待。列举如下:预习课部分教师要么没有预习,要么正课与预习课脱节;课堂教学随意,不按照导学案教学,导致导学案成了聋子的耳朵;学案不批改,学情把握不准,上课无的放矢。等等。

这些问题属于什么问题?表面看是观念问题认识问题理解问题,放在一年前,勉勉强强说得过去,到现在如果还这样看待,就大错特错了。那么到底是什么问题?归根结底,一个字:懒;两个字:懒惰。

懒惰是一种病,放在职场就是一种职业病,治疗这种病的良药就是勤奋。但是勤奋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拥有的,而是长期刻苦修炼养成的。与其说勤奋是一种习惯,不如说勤奋更是一种能力和责任。

是的,勤奋确实是一种能力。勤奋不仅是一种行为表现,更是一种内在的能力。勤奋的人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怕吃苦,踏实肯干,这种特质使得他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尝到甜头,受到激励和鼓舞,不断取得成绩,成长进步发展,最终成就自己。

勤奋不仅仅是指身体上的努力,更重要的是脑力和精神上的坚持和执着。勤奋的人能够珍惜时间,勤学习、勤思考、勤探究、勤实践,这种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学习进步,事业成功的关键。

勤奋的能力可以通过不断地努力与实践来培养和提升。勤奋不仅能弥补知识技能的不足,还能帮助自己在人生发展的各个领域取得成功,所谓勤能补拙是也。总之,勤奋不仅是一种行为习惯,更是一种能力,一种责任。

懒惰之病不仅存在于教学中,在教育管理保障和后勤服务各领域都程度不同的存在着。懒惰的表现多种多样,包括并不限于出工不出力,身勤心懒,不负责任,效率低下等都是懒惰的表现。在教育教学中,不想方设法动脑筋,却一味延长教学盯抠时间,大肆做无用功,这种懒惰更具有欺骗性,必须通过制度建设严格制止。

常言道,勤奋无难事,懒惰毁终生。懒惰不仅是一种病,而且是一种没有能力的体现,是最大的不负责任,是与勤奋背道而驰的。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允许思想、观念、认识、方法、经验和技能等方面的欠缺,并给予充分的时间纠正、改变和追赶,但是绝不能容忍懒惰的存在。

目前经济形势如此严峻,我们需要更加勤奋更加努力,以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而懒惰之于成功事业的侵蚀是致命的。对于懒惰行为我们不仅要坚决反对,而且要严厉处罚,对于不动脑筋不负责任耍贱溜滑的懒惰者要坚定驱而逐之。 

 

任校长跟帖:

王总透过现象看本质,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背后隐藏的深层逻辑。不上预习课、不按导学案教学、导学案不批改归,这些问题根结底就是“懒”。想想去年全面推行成功教学考理论,要求彻底杜绝不符合学情的教辅资料和滥用成卷,根据学情编写导学案,依据教什么、学什么、考什么的原则自主命题,此举动了部分老师的“奶酪”。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些老师跳起来极力反对,尽管理由说的天花乱坠,实际上就是现成饭吃惯了,教辅资料从头讲到尾,方便省事,不用动脑筋,不想自食其力,“懒”与为之。与之相对应的是“勤奋”,王总高屋建瓴地指出“与其说勤奋是一种习惯,不如说勤奋是一种能力,不仅是一种行为表现,更是一种内在能力,不仅仅指身体上的努力,更重要的是脑力和精神上的坚毅与执着”。这一观点新颖别致且富有哲理,是对目前存在问题最确切的分析和解答。

在督查中发现最典型的两个问题:一是一些老师奉行“拿来主义”,从学科群照搬照抄导学案,一上课才发现不符合自己班级的学情,在课堂上随意改变、删除、放弃,上到哪算到哪,想到哪讲到哪,穿新鞋走老路;二是不批阅导学案。预习是为了发现问题,老师批阅导学案就是为精准了解学情,为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加强针对性指导,提高课堂效率提供依据。不批阅导学案,问题不明确,重点不清晰,只能满堂灌,只会雨露均沾,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在督查中发现高复普遍存在导学案不批改或讲完后再批改的问题,有些老师不仅屡教不改,还强词夺理。

正如王总所言,懒惰不仅是一种病,而且是最大的不负责任,是与勤奋背道而驰的。大家要认真学习王总的讲话,坚决杜绝“懒教”行为,刻不容缓,绝不姑息。教研督导处即日起,在督查中发现此类问题,一是通报批评,严厉处罚;二是约谈负责人,屡教不改者取消教学资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