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没有问题不上课
(2024-11-17 14:51:40)
复读生增分的抓手就是解决问题。发现不了问题,或发现了没有解决,学习就无任何意义,何谈进步,何谈增分?问题意识是任何一项工作做好、提升、突破必须有的基本意识。问题越精准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目标自然更加明确,反之,不是一无所获就是事倍功半。昨天听了两节课可作为案例分析。
一节数学课讲的是向量,我们听的是正课1。老师以学生为主体,重视互动、反复滚动和激励,课堂气氛良好。针对知识点老师安排了三组练习,每组由四个学生板演,然后叫其他同学去讲,教学思路和步骤安排合理,但整节课板演的同学没有任何错误,讲解的同学仅把板上的题从头至尾念了一遍,没有一个问题出现,一节课不知道有什么问题。这节课按理一上课老师要讲授知识,并在互动中解决预习中暴露的问题。而实际情况是一上课就直奔练习,下课后和任课老师沟通,我说看来你们学生数学学的都很好,没有问题了。老师急忙说问题多得很,且不说知识,计算都是大问题,甚至1-1都能算错。我追问,既然有这么多问题,怎么没指出来,没讲解,没聚焦?老师无语。这节课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如果做练习,学生都如板演同学那样没问题,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题过于简单;二是板演和讲解的学生都是好学生。倘若这样下去,结果只有两个:1.好学生没有机会突破自己,没有跳起来摘果子的机会,吃不饱;2.学困生问题还是问题,越学越差。
再看另一节课,李清洛校长的生物课,我们听的是正课2。一上课再次通过调板巩固上节课遗留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再做练习,与高考对接,在学生做题的过程中继续找问题,简单的个性问题,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得以解决,集中的共性问题是:1.单倍体和单体混淆;2.三倍体和三体混淆。针对这两个问题师生进入互动环节,李校长不给正确答案,让学生说,老师不断追问,关键处及时给予透彻的讲解,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这节课问题引领,找问题,解决问题,逼着学生动脑筋,循循善诱,不急不燥,由浅入深,由简到繁,逐一突破,高效推进。无疑这是一节优质课。
我们要清楚问题从哪里来?一是从预习中来,二是从课堂上学生练习中暴露出来,三是老师预设(这也是追问时最主要的问题来源)。在督查中,有些老师由于多种原因预习课没上,或没有批改导学案,上课就显得无从下手,只好满堂灌,老师们自己都说没有预习就等于没有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抓手。事实证明,没有问题的课堂是自娱自乐,低效无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