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了一节好课

(2024-11-17 14:43:28)


听了一节高复二校张老师的数学课,让我眼前一亮。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合作探究落到了实处。

这节课的内容是《等差数列》,预习课上同学们自行完成预习任务,找到自己的问题,课后老师及时批阅学案,发现存在的问题:(1)等差数列的函数特性(通项特性、前n项和特性)学生还是不太清楚;(2)等差数列性质的灵活应用学生比较陌生;(3)部分学生周期数列不会判定;(4)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理解不全面。

定位明确后,师生带着问题进入正课1,老师就预习中存在的4个问题,以学案中的题为载体,讲解知识点,互动中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用时20分钟,然后练习了3道题,验证学习效果,证实了学生对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基本解决,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进入第二课时,依然是巩固练习,题目来自高考题,共3道,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并抽4名中等水平的学生板演完成,每人1道(第2题有两步,由两位学生完成),其余学生在作业本上做,用时15分钟,接下来合作探究,让学生互相讲解。有的是学生A自己做自己讲,也有的是学生A做学生B讲,形式多样,在学生讲解中老师不断追问,追问的问题主要围绕题目的突破口,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对应的知识点是什么,比如:这一步是怎么来的,我怎么看不出来?比如: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比如把所用性质写出来等等,将有关可能会出现或不会或模糊或混淆的问题,逐一变成小问题,让学生回答,验证知识是否理解透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正确,通过合作探究,学生不仅会这道题而且学会了这类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果每个老师都这样做,何愁没有好的成绩。

什么是好课?简而言之就是学生能学会。而会有三个层次,一是“记”上下功夫,二是“会”上动脑筋,三是“变”上求突破,由知识的掌握到学以致用,旨在让学生记住、学会、会用,呈现的方式就是成绩,成绩是硬道理,没有成绩的所谓好课是经不起考验的。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各分校都有张老师这样的好课,要及时发现,树立榜样,全员学习,促进整体提升和进步。

同时也看到问题依然存在:一是题量大完不成;二是讲的多练的少;三是导学案不批改、不规范,甚至存在不安排预习课、不上预习课等典型问题。希望各分校对照要求,及时整改,在下一步的督查中再发现类似问题,必须追究责任。 

                                  (任玉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