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主要着力点不是解决问题
(2024-09-02 18:27:49)引题:无论是预习还是正课,教师的主要着力点不是解决问题,而是通过解决问题讲清知识点。预习课教师不建议讲解,当然必要的点拨、提示是必须的;小组讨论要带着问题讨论,没有问题的讨论是无效的。正课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最终的目标是解决问题。
推行成功“教学考”理论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了实现“教多少、学多少、会多少”的基本教学目标要求,编制科学规范的导学案是基础性工作。针对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思维模式的桎梏,必须纠正扭转理解学用过程中存在的偏差。
以高考一轮数学为例,预习课60分钟,学生知识梳理并识记10分钟,预习测试独立完成30分钟,最后20分钟小组讨论,学生相互核对答案,针对有疑问的答案进行讨论,教师点拨并记录没有解决的问题。
正课80分钟,第一个40分钟,前20分钟讲授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体系,并解决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后20分钟,出三道变形题,让3名成绩中上等同学上黑板各做一道题,其他同学自己在练习本上独立做。第一大组先做第一道题,第二、三大组先做第二道题,第四大组先做第三道题,老师走动查看。10分钟后,大家基本做完。先看第一道题,假定黑板上的同学做对了,就叫一位做错的同学,不要说出他做错了,而是请他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同学们就会七嘴八舌否定他,教师这个时候再进行小结,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做错的同学错误的原因就在于对知识点理解不透彻,不会学以致用。这样学生自己就能找到并解决问题,通过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这一道题同学们基本上可以做到全部解决。第二、三道题依此类推。这样,该课考查的知识点绝大多数同学可以掌握。
第二个40分钟,选择适合学情的与本节知识内容相关的四道高考题或模拟题,用上述办法,一道一道过。核对答案,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最后5分钟,教师总结归纳,如何应用本节知识解决高考题,考查的知识点在高考中占有的分数,学生易错点及其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如何让学生“学会”,在“会”上下功夫。
如果还有部分同学没有完全掌握本节课的知识,下午自习时间再安排40分钟,按照上述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方法,再训练两三道题,加以巩固。
这样反复训练,一定能够提高绝大多数同学学以致用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