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考高考一轮复习导学案规范标准指导意见

(2024-08-29 10:39:15)


一、教学要求:教多少、学多少、会多少。

二、教学目标:1.编制与学情相匹配且合乎标准规范的导学案。

2.老师会教,学生学会。关健在于动脑筋。

三、导学案结构:共两部分,即预习(包括早读)部分和正课(包括自习延伸)部分。

四、时间安排:预习50分钟+必要的早读+两节正课80分钟+必要的自习延伸;

150分钟预习时间分配意见:

基础知识梳理识记约20分钟;

预习检测约20分钟;

小组讨论发现并提出问题不超过10分钟。

早读主要任务是识记盯抠。

2)正课时间安排:

第一节课,讲授新知并解决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师生互动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节课,当堂训练+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五、导学案题量:预习部分控制在5道题左右,正课部分尽量不超过5道题,要留够动脑筋变形的时间和空间。控制题量是难点所在,题量多少要根据学情决定。

六、选题难度要求:预习部分A类题60%B类题40%;正课部分A类题50%B类题50%

七、预习流程:通过阅读教材梳理知识并识记——预习检测——小组讨论缩小问题面——批阅并精准汇总问题。预习过程中老师不建议讲授,但是点拨提示是必要的。

八、正课流程:讲授新知加深理解并解决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当堂训练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学生板演,师生合作探究——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加强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变形题要求,进行知识拓展和延伸。

九、几个重点:

1.英语作为非母语科目,单词识记必须过关;词法、句法、语法逐次递进;

2.时间意识体现在具体的时间分配上,预习时间、早读时间、正课时间和自习时间分配要精确到分。

3.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容量要与学情相匹配,能否完成,是否学会,可否学以致用。

4.“会”的三层标准,一是“记住”,二是“学会”,三是“会用”。

预习主要是查找问题,要留有小组讨论时间,正课讲授知识,处理问题,答疑解惑,验证知识掌握程度,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延伸拓展,切忌满堂灌。

5.重视上好复习课的复习课,月考等阶段性考试前至少要有2节复习课。预习标准化测试,找出知识学用欠缺。属于识记问题,督促跟进记住背会,属于知识理解运用问题,正课反复讲解,反复测试,直至解决问题。

6.重视思维延伸拓展训练。预习、正课题型设置要有梯度,ABC各类学生有不同的目标要求,激励有方,符合“跳起来摘果子”的理念。

十、缺乏量的积累怎么办?成功教学考理论作为一个系统,前提就是要与学情相匹配。成功教学考理论指导下的课堂,不是单纯的一节课,而是围绕两节正课,配备了预习课。文科需要识记的内容多,预习课时间不够用,又加上了早读课。第二节属于正课做题测试时间,数理化科目时间不够用,每天近两小时的自习课完全可以用来作为补充,弥补时间不够用的欠缺,保证中等生有足够多的时间通过做题“练会”。

十一、教学各环节始终围绕“时间意识、问题意识、标准意识、责任意识”动脑筋,不断提高执行力,实现学懂弄通、学会会用、延伸拓展的目标。

附:高考中考一轮复习优秀导学案示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