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为王观(外一篇)
(2024-07-22 11:19:28)
昨晚,与朋友微信聊天,他说了一段话:“2017年是经济形势最好的时期,当时各行各业都在忙着融资忙着扩张,您就在讲保守经营,现金为王,告诫大家不要把摊子铺得太大。其实您早就领悟到了真知。”我回复,绝大多数人都不懂“现金为王”这四个字。即便处在当下这个局面,也是如此。
现金为王对于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含义,最基本的理解是:普通老百姓始终要保有现金,要有余粮,三年疫情教训不可不防;中产阶层要提防突然两三年没有正常现金收入来源时,要确保日常生活不受大的影响;企业要保守经营,稳健投资,缩减债务,持有充裕现金流以谋划长远,防止遇到特殊困难而出现现金流断裂的悲剧。
遗憾的是,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一路高歌猛进,许多人不知道什么是困难和灾难,没有饿肚子的体验,缺乏必要的现金储备,甚至相当比例的人还处在“何不食肉糜”的认知程度上。
我们常说,一切困难和问题都可以在发展中得到解决。但是当经济发展滞缓下行,原来隐藏的问题和困难就会被放大,矛盾有可能被激化,各种悲剧都会连贯发生。核心焦点就是“钱”,问题是“没钱”了。
企业的底层逻辑,不在于做的多么大多么强,而是在于活的好活的久。活的好活的久的基本条件是:“始终要保有充裕的现金流。”充裕的现金流的标准是什么?以成功为例,在营收枯竭甚至断流的条件下,能维持正常运转至少一年以上。
意识到了“现金为王”的重要性,而自身的确存在短板,就要抓紧补救,刻不容缓。如何补救?抓紧变现,抓紧缩减债务,抓紧断舍离。
投资经营失败的四种后果:灰头土脸,鼻青脸肿,伤筋动骨,魂飞魄散。后两种必须规避。
道理都懂,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所以王阳明才说,人最难做到的是:“知行合一。”
创业前,对现金为王的体验感是模糊的。虽然缺钱,但是遇到困难,可以找家人、找朋友、找领导、找组织。“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体验感是不强的。
三十岁开始创业,二十多年打拼,对“现金为王”的体验感越来越强烈,越来越认同,也越来越重视。
回顾创业历程,一桩桩困境窘境历历在目。发不出职工工资,以骨折价卖掉唯一的住房;月息五分借高利贷,拿钱时还要扣除第一个季度的利息,3万元到手只有25500元,还得赔上笑脸;“两报”印刷费要预付,而其它报社却可以半年后结算,谁让你没有信用。
商海沉浮,市场打拼,一路走来,别人凭什么尊重你?职工凭什么听你的?合作伙伴为什么要跟着你?信用。而信用是靠钱支撑起来的。没有钱,你试试!
现金为王,目的不是现金,而是远方。梦想之光不会泯灭,念念不忘的是危中寻机,苦思冥想的是突破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