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必须过好识记关
(2024-07-19 15:05:27)
这次看到高一年级英语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得分率54%,团队最高得分率60%,最低只有40%。135分以上0.2%,51分以下8.5%。
命题老师说,这套题我已经出的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实在不理解为什么成绩这样差。
如果命题没有问题,成绩大面积不达标,原因只有一个,导学案编制出问题了。
针对于我们的中等生学情,英语导学案编制就具体学情来说难度方面是没有多大障碍的,问题可能出在题量过大。题量过大,即便具体题难度不大,我们的中等生学情记不住,背不牢,消化不了,不会运用,也是“难”的表现。
成功教学考理论的原则是“教什么、学什么、考什么”,现在大家都理解了,绝大多数老师也能做到;但是对于教学要求“教多少、学多少、会多少”认识不清者大有人在,理解不到位者更是普遍现象。认识不清理解不到位,导致的后果就是执行方面出问题。请大家认真反思,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现在,导学案编制最大的障碍是容量太大,消化不良,吸收不了,闹肚子,吃多少拉多少,白教白学了。教多少学多少会多少,关键是要做到“会多少”,即落脚点在“会多少”上。如果做不到“会多少”,教与学都是做无用功,这等于重新回到传统教学的老路上去了。
现在要求分层编制导学案,考试也分为三部分,制度设计如此明了,居然得分率还是如此之低,确实需要问责。
小学、初中、高中应该掌握的词汇量是多少?百度结果如下:初中英语词汇量标准大致为2200个单词左右。具体来说,初中三年中,七年级约有884个单词,八年级有900个,九年级有550个,总计约2294个单词和短语。另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最新高考大纲,高中生在参加高考时,应至少掌握3500-4000个基础词汇。这些词汇覆盖了听力、阅读、写作等各个板块,是构建英语语言能力的基础。因此,高中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除了增加词汇量外,还应注重词汇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广泛阅读、利用工具和实践应用等方法,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每节英语课实际生词量的多少决定了这节课的难度。所以说导学案难不难不是老师说了算,更不是领导说了算,而是学生说了算。
高一五位老师说一节导学案好学生生词不低于五六十,差一点学生就过百了。如此多的生词如果不解决,糊里糊涂往前推,期末考试,老师认为再简单,对学生来说也是“难”。这就是高一高二英语目前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
高中和高复必须下决心解决好中等生的基础词汇识记问题。这一关过不了过不好,再简单的试卷,由于大量生词的存在,对于中等生来说无异于“睁眼瞎”,看不懂题,如何答题?
高复一轮复习中至少要用三个月13周的时间集中解决词汇问题,导学案能力部分对于大多数中下等学生可以放一放,每天25个生词,每周120个生词,13周确保攻下1000个生词。
磨刀不误砍柴工。用三个月时间将导学案中的生词基本拿下,后面的教学就会顺畅一些。
至于高一高二,英语教学有相对充裕的时间,一定要把生词关过好。刚开始生词多一些,慢慢就会减下来,能力部分欠的账可以补上,不要担心。
英语老师必须彻底转变观念,认真研究非母语语境下的英语生词识记方式,科学盯抠,不要自欺欺人。必须明确,导学案编制的难度判定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自己,更不是领导。标准就是“教多少学多少会多少”,关键是要“会”,学生如果大面积不会,肯定难了。至于难在哪里,成绩会告诉答案。
刚才王总和高一的五位老师,就“题很简单,学生却考不好”的问题通过电话进行了沟通交流。大家一致认为,教学重语法,轻词汇积累,忽视了非母语语境下的英语教学的特点,忽视了词汇积累,在学以致用上下的功夫不多,学生拿到的语句或篇章,大多数都是陌生的单词,甚至严重到一篇文章许多单词不认识,触目惊心,睁眼瞎,做题全靠蒙。
老师们一致认为,从这个假期开始就要扭转错误的教学方向,抓词汇积累,重学以致用,以课本为核心,扫清阅读障碍,确保高一、高二必须过识记关。高复也是如此,英语平均入口只有60分左右,识记严重缺失,讲语法、讲技巧有何意义?瞎子点灯白费蜡。一轮复习就抓生词识记及运用,这是经验也是要求。
其实10年前王总就提出英语教学从抓识记入手的指导意见,并要求以课本和试卷为抓手,每天背20个生词,每周背80个生词,每月背200个生词,一学期背800个生词(留够了滚动的时间),过识记关是提升英语成绩的法宝。但是这一指导意见并没有引起英语老师的足够重视,甚至有的老师不以为意,整天把时间花在语法上,学生拿到题束手无策,一脸茫然,睁眼瞎子,徒劳无功。今天再次提出英语教学从抓识记开始的重要指导意见,并手把手地指导如何落实。在成功教学考理论的指引下,大家要深刻理解这一举措的重要性。
高中英语教学,单词是根基,因此,无论是起始年级还是高考复读,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学生牢固掌握基础词汇。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提升学生在实际语境中理解和运用词汇的能力,这是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关键。
针对高考复读学生中存在的“看不懂、不发声”现象,我们计划在一轮复习中采取“慢工出细活”的教学策略。我们不仅要强化英语导学案中列举的单词学习,还要特别加强对语境相关词汇的教学和检测。通过英汉互译、词组搭配、单句语法填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逐步拓展词汇量,加深对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的理解。
在起步阶段,我们要注重教学的“细嚼慢咽”。宁愿放慢节奏,确保学生每天都能扎实掌握一定数量的单词,并通过多种练习方式使其彻底消化。我们深知,脱离语境的单词学习只会让学生感到困惑和挫败,因此我们将努力创造丰富的语境环境,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巩固词汇知识。
只要我们英语组在初期阶段稳扎稳打,逐步帮助学生建立起坚实的词汇基础,并教会他们如何在语境中灵活运用这些词汇,那么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就能更加轻松地读懂语篇,提高整体语言水平。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有助于学生提升高考成绩,更将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细嚼慢咽,严盯紧抠,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鉴于高一当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教学方向偏差和识记关未得到有效落实的情况,将对教学策略进行如下调整:
1.要认识到强化单词学习识记的重要性,并在下学期导学案中明确列举需要学习的单词。这些单词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严盯紧眍,确保学生每天都能扎实掌握一定数量的单词,并通过多种练习方式使其彻底消化。
2.词汇的学习不能脱离语境。因此,要加强对语境相关词汇的教学与检测。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理解和运用词汇,加深学生对词汇在不同语境中含义和用法的理解和识记。
3.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滚动评估,根据学情实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努力做到教多少,学多少,会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