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坚守契约精神

(2024-06-04 12:00:16)



        契约精神是西方文明社会的主流精神。“契约”一词源于拉丁文,原义为交易,其本质是一种契约自由的理念。所谓契约精神,是指存在于商品经济社会,而由此派生的契约关系与内在的原则,是一种自由、平等、守信的精神。西方哲学之集大成者大卫·休谟将“契约精神”作为现代文明三原则之一,被誉为人类文明的定海神针。
       2015年3月9日,英国政府对外发表的一则声明引起了世界广泛的关注,英国用了近100年的时间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欠下的19亿英镑债务全部还清。也许在今天的人看来19亿英镑,对于很多中国首富来说也未必是可以承受的数字,更何况是一个国家。不过不夸张地说放在100年前,这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些债务是怎么来的?一战时期,为了帮助协约国战胜同盟国,英国的债务累计达12.85亿英镑,债务主要来自美国。而同时英国借给盟国约14.19亿英镑。但是,俄国革命后新上台的苏维埃政府拒绝偿还前政府欠下的债务。可是美国却要求英国全额偿还欠债。英国原本可以像前苏联一样完全赖账,但对于英国人来说达成的契约必须履行,无论多久都需要完成。是什么促使英国政府历经百年仍然坚守履约呢?是爱?是责任?不!是根植于英国人内心深处的契约精神!

       中国有句谚语叫做:人无信而不立。把契约精神高度归纳为诚信,诚信往往是一个人,一个商家,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立足之根本。但诚信不同于契约精神,就像没有正义理念的人,很难自觉地实践正义一样。西方的这种契约精神,在传统中国是欠缺的。有人说,西方是契约社会,而中国是道德社会,不无道理。

        立国、立法,其实就是立约。契约精神的基础是人格平等。道德不健全、人格不完整的人,很难达成像样的契约,也很难理解和践行契约精神。市场经济和企业治理等诸多现代制度难以落地生根的根源在于缺乏传统契约精神的熏陶。不过在经济飞速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契约精神的光芒正在照亮市场经济的角角落落。

        一个民族的富裕和强大,永远不可能靠罗宾汉式的英雄通过“劫富济贫”来实现。她必须拥有一个尊重契约和私产的良好稳健的社会环境,让她的人民放心致富、敢于投资,不必担心被对方毁约,不害怕被暴力没收,这是任何民族走向富裕的必经之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