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准学情的量化要求:入学实际成绩细化分解到各科、各部分、各章节,尽量体现到具体知识点。
导学案编制指导原则:知识问题化,问题习题化,习题层次化、量化。
一、动脑筋与问题意识。“动脑筋”是事物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取得教育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凡事只要动脑筋,就能在解决问题中生成新的问题,在生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上升过程中形成并树立“问题意识”。接下来,通过不断他问、自问、追问,层层剥离,拨云见日,思路才会清晰,问题才会由复杂变简单,最终得以解决。如此下去,求学向上的路子才会越走越宽广!须知动脑筋是很难的,逼着学生动脑筋,首先要逼着老师动脑筋。
二、导学案的编制必须量化。不管是导学案的编制还是教学实践,必须以遵循学情为基础,在充分把握学情的基础上提出教育教学奋斗目标。学情与奋斗目标都必须量化,没有量化的学情和目标是抽象的,是无法实现的愿景。缩小乃至消灭学情与目标的量化差值,就是师生的教育教学任务,这个任务的承载就体现在导学案中。导学案要将每门课的任务分摊到每一天、每节课、每道题。只要师生共同努力,按照导学案要求,抓好每一分钟,高质量完成分配的任务,就能缩短乃至消灭学情与目标的差值。
三、编制导学案要动脑筋。认清学情是一个动脑筋的过程,奋斗目标是基于认清学情的基础上,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经验而提出的,有基本奋斗目标和最高奋斗目标,导学案的编制介于二者之间,即只要高质量完成导学案教育教学任务,就能实现基本奋斗目标,接近最高奋斗目标。
建议一:高考复读基本奋斗目标增分80分,一轮复习努力实现基本奋斗目标。
建议二:基本奋斗目标和最高奋斗目标差值控制在50分。
建议三:一轮复习结束二三轮复习开启前,确立最终的高考中考奋斗目标。
四、导学案的内容以层次化形式呈现。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习题化,习题层次化、量化,就要根据学情将学案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按A、B类题型的占比合理分配,对于平行班的学生只要高质量掌握第一部分就很好了;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完成第二部分,让他们有跳起来摘果子的欲望和机会。自命题试题命制分为ABC三部分,AB部分从导学案第一部分的原题或原题的变形题中遴选,C部分主要从第二部分原题的变形题中遴选。制定好命题标准,平行班做AB部分,高分班做C部分,发挥考的度量衡作用,让各类学生均学有所获,努力实现奋斗目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