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从12月下旬至今,高考一轮复习收尾和二轮复习开启阶段,大家围绕如何做好二轮复习,进行广泛而又深入的研究讨论。这种研讨是平等而又愉快的,交流互动没有芥蒂,对存在问题的讨论心平气和,学术气氛浓郁,这是我们长期追求的,一定要倍加珍惜。现在,二轮复习的方法、路径和目标都有了,具体操作也明晰了,干就是了。
一、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
1.一轮复习教学任务完成不好。按应得成绩与实际成绩测算,应得而未得分文理均超过50分。其中语文5分、数学17分、英语7分、物理10分、化学12分、生物5分、政治7分、历史10分、地
理5分。这些分如果不丢失,这次增分理科应在80分之上,文科应在60分之上;
2.重视量,忽视质。一轮复习题量还是大,做的多,会或会而不对的夹生饭现象较普遍;
3.没有突出学科特点,落实成功教学考理论生搬硬套,不动脑筋,缺乏思辨。认识的肤浅,导致学科特点不明确,尤其是文科更为突出;
4.字迹不工整,答案模糊等非智力因素失分不少。
二、二轮复习需要从一轮复习中汲取的教训:
复习课课堂教学教什么?教知识还是教问题?成功教学考理论指出,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要问题化,问题要习题化,习题要量化。所以复习课课堂教学要以教问题为主,通过教问题达到教知识的目的。二轮复习更是如此。
1.数理化重在降低难度,减少题量,在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方面下功夫;
2.政史地重在深度理解,拓展发散思维,在追问上寻求突破,透过现象找本质;
3.语文重阅读理解的技能训练和作文训练;
4.英语在词汇积累过关的基础上,重视学以致用和解题技巧的训练。
三、对二轮复习的认识、任务和目标:
1.所谓难题只是部分题,不是所有题,3:5:2的难度比例并没有发生变化。我们的目标是增分70---100分,本科上线率80%以上。也就是说部分题增加了难度与我们的学生没有多大关系,那些难题本来就不是我们的菜,只要把3:5:2中的3和5中50%左右的分拿到,我们的目标就能实现。我们的失分点不在不属于我们的C类题上,而是丢在了本应该得分却不得分的A类题上。
2.二轮复习要用60%的时间处理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一轮复习夹生饭必须煮熟,要降低二轮复习预期。需要告诫的是,一轮复习欠下的债绝不能放弃不管。如果放弃,自开二轮复习新路,就走上了断头路。
3.目标:理科平均增分90分以上,文科平均增分70分以上。
四、二轮复习要求:
1.以一轮复习的夹生饭为重点,增加部分综合性题。根据学情做加法,重点班和平行班成绩较好的同学增加30%左右,学困生主要以一轮复习中的夹生饭为目标,不再增加;
2.学案的容量取决于预习课的容量,重点在典型题的选择上;
3.预习课的目的是发现问题,因此,不同于考试,每道题不仅要回答是什么,更要分析为什么,减少题量是学会的保障;
4.预习学案要全批全阅,精准掌握学情;
5.课堂上通过反复追问、反复变形,反复滚动,保证学案上的内容学会、做对,功夫要下在会且对上;
6.在各种大考后,讲卷要坚决赶走C类题,精力集中在会而不对的B类题上,要杜绝讲不会的题或新的内容;
7.训练提高书写质量,保证书写工整,不该丢的分不丢就是增分;
8.平时考试中凡是可给可不给的分一律不给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保证应得分一分不丢。
9.各科负责人珍惜研讨成果,积极组织学科老师学习,严格把关学案质量,保证二轮复习不浪费时间,不走歪路,不留夹生饭,高效完成二轮复习教学任务。
10.训练考试技能,学会考试,与高考主动接轨。
附一: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计划
一、时间:元月初——四月中下旬。
二、目标:通过二轮复习,增分14分。
三、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二轮复习学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
1.一轮复习学案中的易错题;
2.易错题的变式题,这些易错知识点主要反映在一轮复习中学生没有掌握的、学而不会或会而不对的B类题上,将这些题目重新整合编辑成错题集(册),一定要赶跑C类题。
在二轮复习过程中根据复习进度有效安排学生重新练习,练会、练透、练活。
二轮复习中用百分之六十五的时间解决一轮复习遗留问题,遵循进度计划表,严格落实进度,于四月中旬前保质保量完成二轮复习任务;课堂始终是严盯紧抠的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要在“会和对”上下功夫,力争所学必会、必对。有计划、有步凑,严盯紧抠不放松。
四、对个别心里有压力焦虑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缓解压力,调整心态,提高心理素质。
五、滚动试卷的命制。
1.以每次考试试卷为依据,继续选取B类题进行变式训练。
2.从新高考试卷中找出高频考点的典型试题(少而精),回顾所学知识,提高应试能力。
六、反思与总结。
1.减少题量,降低难度。
2.少讲多练,精讲苦练。
3.反复滚动,强化训练。
4.提升信心,力求达标。
附二:高考英语二轮复习计划
一、时间:1月10号-4月中下旬。
二、目标:通过二轮复习,努力实现英语增分30分的目标。
三、学案的制作和使用。
二轮复习学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
1.进阶单词集:一轮复习学案中的易错题,以周为单位,每周三节课时,和专题同步进行,共七周完成;导学案语境填词易错题进行变式,属于易错知识点,旨在反复练习,夯实一轮复习中学生没有掌握的、学而不会或会而不对的B类题。
2.专题小综合:对接高考试卷题型,进行知识梳理及答题技巧指导,主抓导学案能力部分,根据题型进行专项训练,做到练一例通一类,力求练会、练透、练通、练活。
使用过程中,50+40+40三节课堂,60%以上的时间解决一轮复习遗留问题。可按照专题顺序,也可按照教学调整先后,严格按照总校下发的时间进度落实,于4月中旬前保质保量完成二轮复习;在教学过程中,仍要在“会和对”上下功夫,力争所学必会、必对,课堂始终是严盯紧抠的主阵地。切实落实严盯紧抠,有计划有任务有步骤展开。
四、对个别心里有压力焦虑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缓解压力,调整心态,提高心理素质。
五、滚动试卷的命制。
1.以每次考试试卷为依据,继续选取B类题进行变式训练。
2.从新高考试卷中找出高频考点的典型试题(少而精),以回顾所学知识,提高应试能力。
六、反思与总结。
1.降难度,减容量,果断舍弃C类题。
2.少讲多练,增加学生动脑筋的时间。
3.通过预习的量来决定正课的容量。
4.注重滚动,强化训练。
5.攻心为上,提升信心,力求达标。
附三:任校长二轮复习听课评述
二轮复习怎么做?根据一轮复习的结果及二轮复习的特点,近半个月在王总亲自指导下,紧锣密鼓地进行研讨。目前已经统一了认识,从理论上形成了科学、完整、清晰的闭环思路。那么,实操情况如何?今天开始对二轮复习的课堂进行督查,以应届高三董保太老师的一节数学课为例,再次梳理二轮复习的路径和要点。下面呈现这节大课学案制作、课堂授课的完整环节,供大家参考:
一、复习专题:简单随机抽样及统计分析(一)。
二、难易判断:高考必考,属于B类题,即学生必得分题,共5分。
三、预估结果:90%的学生必须会且对。
四、高考呈现方式:选择或填空。
五、复习时间:2课时(一节预习+1节大课)
六、学案题量:9道题。
七、题源: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1、3、5、7四道属原题,2、4、6题是一轮错题的变形题。选择的原因是这几道题是这个专题的典型题,一轮复习中常有学生出错,且为了强化巩固。第8、9题是综合模拟题,增加了阅读量和知识综合性,把数学知识与解决生活问题相联系,与高考接轨,加强学生阅读题目的能力、审题能力和提取题目信息的能力。
八、预习容量反馈:全部完成,选择题学生都做了分析。
九、预习问题汇总:
1.样本、样本容量、总体、总体容量及相应概率出现问题还是比较多,主要体现在第1和2题;
2.抽样比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第3和7题,出现问题的共23人;
3.对于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的“频率、频数、组距、中位数、众数、平均数等”问题,主要体现在第7和9题,出现问题的分别为9人和18人;
十、针对预习中的问题,课堂教学安排如下:
1.对于错误较少的“3、5、6、8题”,让做对学生给做错学生讲,再由做错的学生给老师讲,老师盯抠,逐个解决,进行过关登记,直到会为止;
2.对于“频率分布直方图、抽样方法等”中的问题,由同桌学生相互盯抠,再通过“变式题”验收;
3.对于“频率分布直方图、抽样方法等”易错问题及重点内容进行不断变式,直到彻底掌握;
4.“相应的知识点”逐个默写,保证整体过关。
十一、课堂出现的个性问题:
1.内容没有彻底掌握,知识点不会和题目迁移,有四位同学“直方图”问题没有彻底解决。
2.三位同学对问题的回答,思路不清晰,理解不够彻底,审题不到位,书写错误。
3.中下等学生一轮复习中基础知识遗忘较普遍,前学后忘严重。
十二、本节课学习结果:49位同学中,36位完全掌握,得分率100%,13位得分率在60%左右。这13位同学,其中5位同学课后由老师承包,8位同学由辅导老师承包,反复盯抠,直至学会。
评论:这节课最大的特点是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清晰,对学情了如指掌,问题解决比较彻底。过去老师们把讲知识做为重点,按照专题一一过,没主没次,没重没轻,关注不到学情。现在思路完全转变,什么是必考点,什么是得分点,什么就是复习的核心,保证拿到分是目标。必考但难度大于学情的内容坚决舍弃,因为这不是我们的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