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应得成绩?对考过的试卷进行分析,分三类情况。第一类为实际得到的分数,即实得成绩,也就是平时考练中的A类题;第二类为理应得到而实际未得到的成绩,即平时考练中的B类题;第三类为超出能力范围不会做不得分的题,也就是平时考练中的C类题。这里面,第二类题有百分之七十左右就是应得成绩。
为什么不是百分之百而是百分之七十左右?这就牵扯到人性。第二类题也包括我们所说的非知识因素失分在内,主要是学生自己评估,老师把关认可。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想当然的成分在内,所以按照百分之七十左右计算较为稳妥。
现在,我们分析一套试卷,有目标成绩、评估成绩、实际成绩和应得成绩四项指标。这些指标都很重要,综合分析评估,就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学情,找出差距,为下一步教学找准奋斗目标和具体路径。
应得成绩主要是学生自己在参考实际成绩的基础上测算,并要求写出理应得分而未能得分的原因,老师监督指导把关。老师不能越殂代疱,否则这也是一种想当然。
高考复习进入第二轮,成绩分析显得更加重要。应得成绩与实际成绩差距越大,说明一轮复习缺漏越多,夹生饭越严重,二轮复习越难全面推开。一些老师只好花费大量的时间堵塞漏洞,试图煮熟这锅夹生饭。问题是时间有吗?二轮复习满打满算三个月时间,任务更加繁重,如果挤出时间补一轮复习的窟窿,二轮复习质量势必受到影响。
高考复读,每年都犯类似的错误,就是改不了。今年推行成功教学考理论,一轮复习相对扎实一些,但是与目标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实际成绩和应得成绩摆在眼前,骗不了人。怎么办?一轮复习夹生饭必须煮熟,只能降低二轮复习预期,补上一轮复习欠下的债。绝不能放弃不管,自开二轮复习新路,这样走下去,就是一条断头路。
二轮复习降低标准的目的就是结果要画句号,不能再画逗号。也就是说二轮复习要加倍能力,补上一轮复习的漏洞,完成二轮复习的目标任务,不能再给三轮复习制造困难。
教训面前,我们要长记性。明年一轮复习,一定要按照成功教学考理论要求,完成目标任务,不能再给二轮复习制造障碍了。否则,年复一年不悔改,年年遗憾何时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