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功英语教学八条规范”解读

(2023-11-22 12:01:26)

             
    英语出不了成绩,成为成功教学最重要的痛点。昨天,与十多位高复高中英语老师座谈,就英语教学如何突破进行讨论并达成共识,形成了八条规范。
    一至四条适用于所有科目。许多老师尽管认为这是正确的,也完全赞同,但是就是难以做到。比如教多少学多少会多少的标准到底如何界定如何把握?怎样才算教会学会?尽管总校制定出了具体考核标准,但是由于缺乏典型示范引领,尤其缺乏典型示范优秀成绩的引领,一些老师的质疑还是很有市场的。
    第四条对“难”的定义:“不得分就是难。”这是大实话,也是颇具新意的。因为无论是高考还是中考,最终是用成绩说话的,成绩是优胜劣汰的唯一尺度,不管什么原因,不得分只有淘汰。这一定义延伸到课堂教学,对于好课堂的标准界定也就顺理成章了:“能解决问题的课堂就是好课堂,反之就是低效无效课堂”。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五条指出了非母语的英语教学和其它母语科目教学的本质区别:语境不同。进而得出结论,对于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中等生而言,英语教学必须过好记忆关,没有记忆就谈不上理解,必须是先记忆、再理解、再拓展。因为采用母语教学的其它科目一直处在母语语境中,从一出生就开始记忆,幼儿园、小学都是以记忆为主理解为辅的,从初中开始到高中、大学也都是以记忆为主的,当然理解的成分在不断加大,记忆逐步变成理解基础上的记忆。而英语教学一直处在非母语语境中,过不了记忆关,就无从理解。这一浅显的道理大多数老师不明白,即便明白,在教学实践中也是稀里糊涂随其它科目走。
    第六条关于如何解决英语教学难的问题,我们采用学案制教学,要解决英语教学难题,必须从导学案下手。而目前的导学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难,主要是容量大,学生无力记忆、消化,更谈不上吸收巩固了。要抓紧将导学案容量彻底降下来,降到学生能记住能学会,得分率能达到标准要求为止。
    第七条关于老师使用统一的导学案,是做加法还是做减法,当然是做加法。做减法不可能,为什么?做减法,从导学案中删除部分内容,一旦日常检测出上,学生得不了分,自己不是傻眼了吗?让老师做减法,牵扯到绩效考核切身利益,谁也不愿意,所以只能做加法。具体来说,导学案对中等和中等偏下的学生是适用的,对于高分班和优等生来说就要增加内容,而这对于老师来说是不难的也是乐意的。
    第八条,不用解读了吧?需要说明的是,方法大于努力,记忆也是有方法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