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高一数学补考成绩再谈日常检测与高考检测的关系

(2023-10-30 13:29:18)

        高一年级数学补考卷成绩出来了。从试题来源看,均出自导学案,10道题来自于课本原题,共83分;简单变式9道题,共52分;复杂变式3道题,共15分。A类题59分,B类题91分,没有C类题。
        成绩分析:1.平行班平均分达100分以上,重点班达120分以上,说明凡是学案上的题,老师讲过的题,学生大都能做上,基本做到了教什么、学什么、考什么,学生会什么的目的;2.140分以上学生11人,50分以下学生11人,说明试题简单,变试题难度小,出题有庸俗化现象;
        认真看了雪亮校长发来的这次高一数学补考成绩分析,基本赞同。谈几点看法:
        一、教研督导处将高一数学月考定性为命题事故,是基于事实,经过慎重考虑做出的结论,对命题老师的处罚,高一部分老师是有想法的,也是不服气的。这次补考,几位数学老师赌了一口气,你们不是嫌题太难吗?要出简单,还不容易。结果出的题基本上都是导学案中的原题,所谓的变形也就变了几个数字和字母而已。他们对考试结果其实也没有抱多大信心,从评估成绩就可以看出来。
        考试成绩不会骗人。尽管几位老师的评估成绩已经偏高,没有料到补考成绩出来后,居然比评估成绩还高了十几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是超出了老师的预期。135分以上26人,居然有4位同学是满分,包括职普融通班在内,50分以下仅11人。老师们根本没有想到学生普遍能考出这样的好成绩。
        这个成绩说明了什么?只要把难度降下来,绝大多数高中同学是能够学会的,这不仅给了老师信心,也给了学生以极大的信心。
        二、高一年级对补考暴露出的问题的分析是合乎实际的。只要不赌气,心平气和地理解成功教学考理论,就知道如何命题。
        这次补考成绩只是验证了只要老师认真教,学生认真学,老师教的知识学生就能学会,就能掌握,但是试题过于简单,对于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就很难找出来。我们说日常检测的目的就是验证老师教的能力和学生学的程度,这次检测只验证了一个方面,对于知识延展和存在的问题就无法反映出来,所以这样的命题也是有缺陷的。老师已经知道问题所在,不再多说。下次命题一定要根据总校命题标准要求,至少拿出百分之三十的试题做复杂变形,这样就能找出存在的问题,日常检测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三、高考数学成绩与日常检测数学成绩关系探讨。根据网络查询,今年的甘肃高考数学平均成绩不到80分。对应兰州成功高中,高分班应该考到90分以上,普通班应该考到75分左右。按照3:5:2推算,第一部分3,必须百分之百拿到,算45分;第二部分5,高分班应该拿到60%,普通班应该拿到40%。(普通班按照90%计算。)
        我们的导学案如果对标高考,150分满分对应高考在100分之内,就按90分核算。如果遵循成功教学考理论,三年努力干下去,高二结束,高分班日常检测平均成绩如果能够达到115分,高考成绩应该能够超过70分,高三努力干一年,再增加二三十分是完全有希望的;同理,普通班日常检测成绩如果能够达到90分左右,高二结束,高考平均成绩应该能够达到五六十分,高三努力一年,增加二十分要是完全有可能的。
        希望高一这届学生认真践行成功教学考理论,扎扎实实拼三年,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

        附:回复几个问题
        问题一:一些老师还不死心,一遍又一遍问,月考题到底怎么出?
        这次高一数学补考算是给出了70%的答案。高一高二,高三高复一轮复习月考期中期末考试,100%从导学案中出题,其中50%原题照出,以导学案中的B类题为主,要占绝大部分,20%属于简单变形。这70%只要学生努力了,就应该考不住,不再多说;最后30%属于复杂变形,需要认真思考。什么是复杂变形?已知与求解互变,提问方向方式改变,延伸提问,拓展提问等,一句话,这30%就是考学生的能力和智慧,但又是在学生学过练过的题型基础之上,部分学生答不上,自己也服气,会有更大的激励效应,对老师的专业提升更有价值。
        我们学习中复和初中学什么?高中和高复老师的能力水平和努力程度不亚于中复初中,成绩提升为什么一直起不来?关键是没有处理好日常教学考的关系,高考一塌糊涂是必然的,一定要从传统观念的桎梏中醒悟过来摆脱出来。所谓练好内功就是将平常所教让学生学会,再在日常检测中用成绩表达出来反映出来。
        问题二:有老师又问,二轮复习怎么考?
        可以谈谈初步意见。基本原则与一轮复习一样,教什么学什么就考什么,这一基本原则不会变也不能变。
        二轮复习对导学案的要求比一轮复习要高,在一轮复习打牢基础的基础上,“按纲织网,梳理综合,提高能力。”具体来说就是以小综合为主,但必须依据学情,不能脱离学情随意拔高。考试仍然是教什么学什么就考什么,但是变式题的份量要占到70%,其中复杂变形题要达到50%。当务之急是争分夺秒,苦练内功,将一轮复习导学案中的知识消化吸收巩固,做好一轮复习接下来的两次月考,迎接双基考试。
        问题三:有老师又问,二轮复习如何与高考接轨?
        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们先说一轮复习,一轮复习学案中高考原题或模拟题占比有多大?据了解有些科目比如数学大概为30%,有些科目占比就大一些,比如英语,据有的老师说,一半以上选择的都是高考原题或模拟题,当然难度都不大。这是对的。我们坚持自己编制教辅资料包括导学案,但是从来没有说要脱离高考。符合学情实际与高考不仅不矛盾,相反是一致的。
        无论一轮复习还是二轮复习,在符合学情实际的前提下,高考原题和模拟题及其变式题是导学案选题的重要渠道甚至主渠道。
        二轮复习导学案的编制,在符合学情实际的前提下,来自高考原题和模拟题的占比要更大一些,这点必须提请老师们注意。资深老师通过一轮复习的磨合,在二轮复习中应该会有更大的作为。
        再次重申,我们的教学,我们的导学案从来没有脱离高考而单独存在,相反每节课每个知识点每道题都是围绕高考而存在的。学生没有学会的课堂是无效课堂,与高考不接轨缺乏高考价值的课堂也是无效课堂。对此有疑问的人是他不了解成功教学考理论,对此有质疑的老师是他没有领悟成功教学考理论的实质。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或质疑?在传统观念束缚下,一些人的思维桎梏了,根本不听我们在说什么在要求什么在规范什么,整天封闭在狭小的空间闭门造车。我们的导学案从来没有偏离高考,而是将全部着力点放在高考中有能力拿到的分数(一轮复习编制学案培训中,要求高考3:5:2中的3必须拿到,5至少要拿到一定比例)必须想方设法千方百计拿到,没有能力拿到的就坚定舍弃。就像田忌赛马,在实力对等的前提下,我们要的是赢。3:0固然好,问题是我们缺乏那个能力,2:1就是最智慧的选项。为了这个2:1,我们必须做到知己知彼,必须准确掌握情报,搞清楚双方的优劣所在,否则有可能这个2是对手而不是自己。高考复习选题的基本原理与此相同。            
        初中中复每节课都会涉及到中考知识和题型,同样高中和高复每节课也必须涉及到高考知识和题型,没有涉及到高考知识和题型的课堂就是无效课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