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将“厌学”转化为“爱学”

(2023-10-14 11:34:25)


哀莫大于心死,为什么会“心死”?看不到希望,绝望了,心就死了,大人小孩都一样。为什么厌学?学不会,考不及格,学习没有意义了,不厌学又能如何?

我们有一批学生厌学。如何将“厌学”转化为“爱学”,我们通过长期努力,终于找到了科学实用的方法和路径,这就是认清学情,以学定教,分层施教,严盯紧抠,教多少、学多少、会多少,发挥好考的度量衡作用,让教、学、考相匹配,让这些学生的考试成绩真正体现出教的水平和学的程度。长期坚持,成绩会不断提高,信心慢慢就有了,实现目标的希望也看到了,还会厌学吗?

这些道理不仅要天天讲,还要在教学实践中有效落地。一年,两年,三年,成功学校中等生的培养转优就会发出炫目的亮光,照耀到更广大的区域,成功学校的社会存在价值会让我们每一位成功人感到自豪。

 

附:如何做到以学情为出发点研究教情

任玉玲

常常说要激发学生,让学生信心满满地投入学习,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激发学生?不是靠喊口号,不是靠讲道理,给学生信心的最好办法是激励,激励最有效的武器是成绩。学生学有所获,才能看到希望。

埋怨学生差,埋怨学生不学,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他们在听天书,每天都在无法到达的高度挣扎,崩溃、放弃是必然结果。比如,今年高考入学成绩300分,通过一年努力,如果能达到400分,增加百分,这就是很好的成绩。100分的增分,平均到各科最多20分,对于每个同学来说,完全能掌握,但依然丢分的内容何止20分。不丢分就是最大的增分,一轮复习的目标就是确保这些分一分不丢,基础知识100%掌握。

如果能深刻认识到这些道理,就知道得分点在哪个章节,哪些方面,针对性一目了然,难度会主动下降。“教什么,学什么,考什么;教多少,学多少,会多少”,要让学生学会,选题的难易和容量的多少是关键。为什么一些没有多少经验的年轻教师成绩反而比赫赫有名的优秀教师成绩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能力限定了不敢设计难题、综合题,只能在最基础、最常见的问题上下功夫,而这些功夫不足的老师水平恰恰顺应了我们中等生的学情,貌似幸运,实则是教情与学情同频共振罢了。

一些老教师问题就出在固有的观念不能改变,张口闭口与高考对接,把精力和时间放在学生学不会的知识上,越是不会的,老师讲的越多。这些老师不乏在重点学校成绩显赫的名师,在新的学情面前,不能及时调整观念,根深蒂固的思维害得他们处处碰壁,不甘心,也不死心。一位老师在我面前埋怨学生,这个题我讲了六十遍学生还不会,抱怨、愤怒、无奈尽在眼中,却不反思自己。

违背实际学情,只会两败俱伤。清醒的认准学情,以学情为出发点研究教情,这是成功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思想,让中等生成绩取得实质性突破,让厌学学生爱上学习,是我们成功人的使命。

点评:制度管人,流程管事。

第一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

第二步:通过听评课、日常检测和月考,提出整改指导意见,监督整改;

第三步:拿出权威月评报告,奖优罚劣,对不达标的实体责任到人,给出整改期限,整改不到位的严肃问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