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学考理论中,对如何发挥好考的度量衡作用是十分重视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通过日常监测成绩监督评估指导规范教育教学。
日常检测的目的是什么?日常检测的目的就是考查检验老师教的能力和学生学的程度,具体来说就是考查B类题转化为A类题的比例和效果。所以,出台日常监测命题标准指导意见是十分重要的。
检验日常教学成绩三项指标(百分制):一是得分率,依据中等生学情,平均得分率要达到百分之六七十,二是九十分以上要有人,三是四五十分以下要有人(为了体现教学公平,普通班可按90%计算)。这三项指标要综合分析,如果九十分以上无人,意味着C类题占比过大,高端突破无力,缺乏带头人;四五十分以下无人,意味着A类题占比过大,达不到监测目的。据此,大家就能理解导学案中如果存在力不能及的C类题,将直接影响到日常检测成绩,所以必须赶走。
为了体现导学案的价值,导学案中理论上不能存在C类题,至于A类题和B类题的占比多少效果最优,就要分析A类题存在的价值和意义。A类题存在的全部价值和意义就是用来引渡B类题的,所以导学案中的A类题占比不能少于30%,太少发挥不好引渡的作用;当然也不能超过50%,太多喧宾夺主,影响B类题转化为A类题的效率。一个实体中,学情的差异化大,ABC类题的边界往往是模糊的,要厘清,除了必须对学情精准掌握外,经验也是十分重要的。
马上就要期中考试,通过前两次月考,我们要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抓紧出台日常检测命题标准指导意见,为不断提高命题水平和质量提供制度保障。命题老师一要精准掌握学情,确定好命题范围、题量和难度,二要把握好度,九十分以上要有人,四五十分以下要有人,均分保持在六七十分。这几个数据做到了,指导教学就更有准星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