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格拉底与孔子的教育思想比较

(2023-10-12 12:46:29)

        题记:我学习西方哲学,主要学的是与中国先秦同时期的古希腊“三贤”的哲学思想。这其中,对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有过深度研究,对他不盲目轻信他人的结论,四处与所谓的“智者”辩论,通过不断追问,归纳论证的教学方法感触颇深。
       苏格拉底与孔子虽属中西方两个国度,但他们所处的历史阶段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苏格拉底经历了希腊由全面繁荣的古典时代高峰期向城邦混战的低谷期的过度阶段,目睹沧桑巨变的苏格拉底开始思考国家的政治出路问题。处于中国春秋时代的孔子,对诸侯并起,攻伐无度的政治局面更是痛心疾首,积极探求一种能为人们所接受的治国方略。激变的历史时期,复杂的政治局势,使这两位不同国度,不同时期的思想家找到了一条共同的救国安邦之策——德治,并期冀通过教育达到德治的目的。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人类由野蛮走向文明共同的精神需要。由于这两位思想家通过教育让他们的思想得以在中西方薪火相传,影响深远,有必要对他们的教育思想做一比较梳理。
        一、苏格拉底与孔子教育思想相通处比较
        孔子和苏格拉底,几乎是同一时期产生于不同国家和文化的两位著名的教育家,不同的文化熏陶,不同的时代背景,但文化往往是相通的,地域的差别阻挡不了两位智者精神层次的交流和相通之处。
一、教育对象上,两者认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孔子所处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教育被贵族所垄断,平民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权利,高昂的学费也不是一般平民所能承受得起的。孔子并不认同这一观念,他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平民也有受教育的权利,满足了平民受教育的愿望。而苏格拉底认为人有天赋的差异,但是都应接受教育而获取知识、完善美德的权利,青年人、老年人、有钱人、穷人、农民、手艺人、贵族、平民都是他施教的对象,不论是谁,只要向他求教,他都热情施教。从他的弟子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出这一点,他的弟子囊括了出生豪门的富家子弟,出生贫寒的手工业者等各行各业的人。
        二、教育方法上,两者都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孔子是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结合。他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认真思考,还想不通的,可以去启发他;经过思考后已经有所领悟但不能以适当的言词表达出来的,可以去开导他。他强调教师的启发是建立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启发之后,应让学生再思考,获得进一步的领会,做到举一反    三。苏格拉底的“苏格拉底方法”,又称之为“产婆术”。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苏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循循善诱,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相比之下,两者都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试图通过学生本身的学习发现进步,这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上,两者都注重文德教育。孔子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这是孔子教学内容四个基本方面,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文”是排在第一位的,与此同时,孔子也没有忽略技能技巧的培养,他也要求学生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而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他教人首先要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同时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强调了知识对人的重要性。他主张教人锻炼身体,健康的身体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对体力活动和思维活动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健康的身体不是天生的,只有通过锻炼才能使人身体强壮。
        四、教学目的上,两者都是为了培养治国人才。孔子毕生致力于政治教育,他明确提出“学而优则仕”,他带领学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希望得到“伯乐”的赏识,可惜一直毫无结果。苏格拉底同样注重治国人才的培养,这是由当时的社会背景所决定的。伯里克利死后,雅典城邦由于没有好的领导人,民主制度变成了极端民主化,变成了无政府主义,连国家领导人都用抓阄或抽签的办法选出。苏格拉底对此十分痛心,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到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为了培养治国人才,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二、苏格拉底与孔子教育思想相异处比较
虽然苏格拉底和孔子在教育对象、方法、内容和目的上有许多相通之处,但由于他们所处国家不同,文化相异,他们各自身上也都散发出不同的文化气息和思想意识。
        一、孔子主要思想观点是仁和礼,克己复礼,而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观点是“知德合一”,“认识你自己”。前者注重传统道德的礼仪,压抑了个性,而后者关注个人的发展和价值,重视个人伦理道德,这是本质上的不同。
        二、教育方法上,孔子主要灌输一些基本观点,基本信条,什么问题结论就是这样,他告诉你了,虽然讲举一反三,但整部《论语》就是格言和信条,多少年过去了依旧没有改变。而苏格拉底主要是教人怀疑,教人辩论,不断提出问题,让你思考。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所在,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亘古未变。
        三、教学方法上,“苏格拉底法”比较单一,过于机械,,没有多少创新,而孔子的教学方法就比较丰富,提出了包括“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和“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在内的多种教学方法。
        后记: 孔子和苏格拉底,两位都在各自的时代为各自的国家教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至今对现代教育都产生着伟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从他们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各自的闪光点,并从中受到启发,这对促进包括成功教育在内的现代教育是有重大意义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当头棒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