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动脑筋照搬照抄教辅资料突然转到自行编制符合学情的学案,需要耗费的心血超乎寻常,难度主要体现在对学情的精准掌握基础上的难度系数和容量的把控上,阻力主要来自资深教师的惯性思维一时难以转轨。一些老师发问:“成天喊着降难度,减题量,怎么降?怎么减?有没有标准?标准是什么?”
降难度,减题量,降到什么程度?减到什么程度?标准就是“力所能及”,具体来说就是要让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力所能及,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学会知识,做题得分。
大家明白,学案难度低,题量小,学生轻而易举完成,层次低,庸俗化,实现不了高考目标;难度高,题量大,学生学不会完不成,有能力掌握的知识没有时间而白白放弃,同样实现不了高考目标。这都是我们要坚决反对的。具体要求如下:
一、学案先行。在预习课上以学案为抓手,将“知识问题化、问题习题化、习题量化”。精简学案容量,做到力所能及,杜绝贪多求全的倾向;
二、预习课是专为学生做学案预留的,要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学案内容,由完成学案的时间长短和状态判定学案难易;
三、教师必须批改学案。由批改情况判定第二天的教学重点;
四、学案预留出课堂检测环节,由学生独立完成,有针对性地对未达标学生进行严盯紧抠,提高教学效率;
五、以教材为母版,牢牢抓住教材,巩固知识,夯实基础。
目前的学案版本作为学案母版,在此基础上要进行符合学情的优化,形成不同班级个性化的学案。学案的优化要以学案质量的优劣和学生的消化巩固程度为标杆,标准就是“力所能及”,请细细琢磨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