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管理分等三个关键词入手实现教研成果有效落地

(2023-08-06 17:15:56)

    最近一直与高中和高复的领导老师就校本教辅资料有效落地系列问题进行研讨,没有顾及其它实体。其实这一问题与初中、小学和中考都是相通的,魏督导也一直将讨论内容在各教学群做分享。那么其它实体到底有没有关注呢?
    从昨天晚到现在,在兰州和河西的几个教学群里,与大家交流最近的学习培训情况,主要问了三个名词:如何理解力不能及题、管理分和教学分,考核结果是很不满意的。实际上问这几个名词,背后是有陷阱的,如果你参与或认真学习思考了我们近期讨论的内容,几句话就能回答清楚,反之说来道去,讲不到点子上,胡扯八扯,贻笑大方。            
    如何理解“力不能及题”“管理分”和“教学分”,马兴峰校长是这样回复的:
     成功系列创新教育教学法中,对于主动取舍ABC选题法的定义是,淡化处理A类题,果断舍弃C类题,全力攻克B类题。A类题指熟练掌握题,B类题指力所能及题,C类题指力不能及题。面对以中等生为主流的基本学情,我们的教育教学主要任务就是全力攻克力所能及的B类题,只要拿下B类题,我们的教育教学任务就能基本完成,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就能基本实现。管理分就是学生自己静下心来动脑筋就有能力解决问题并拿到的分数,非知识因素失分就属于管理分范畴,比如基础知识部分,字词句识记和基本计算等;所谓教学分就是必须通过老师讲解自己学习思考理解消化后才能拿到的分数,比如阅读理解写作和解决问题等。管理分主要靠教育管理即严盯紧抠,反复滚动,教学分主要靠老师讲解自己思考理解消化即智慧。 
     我看后很生气,就回复: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如何将教研成果有效落地,而不是讲大道理,更不是说一些貌似正确的废话。问你具体问题,假如有10道题,100分,你都会做,一个小时可以得100分。现在只有30分钟,你即便再努力,最后只得了60分。请问另外40分由于时间不够用而未能得分的题是力所能及题还是力不能及题?如果说是力所能及题,你没有得分;如果说是力不能及题,你又都会做。请问丢失的这40分到底是什么题?                      
    马校长回复:我理解这40分还是力所能及题,所谓力所能及题就是学生自己通过思考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失分原因仅是解决问题的时间不够,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答题技巧,先易后难;力不能及题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没有夯实,通过多种变式,学生反复审题不能理解其意,老师分析讲解后仍不能理解或理解不透,变式后仍然云里雾里的题,就是力不能及题。    
    我问,马校长,请问什么是力不能及?力不能及就是能力达不到。不管什么原因,只要没有得分就是能力达不到,这有什么含糊的?假如高考考了320分,从考场下来开卷再考,考了460分,这个分数虽然超过了一本线,问题是对录取来说有意义吗?须知没有时间保证,任何事情都是没有意义的。所谓力不能及至少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难度超出了能力范围,二是即便难度不大,由于时间不够用,导致完不成任务。后者往往更崩溃。
    再次请问马校长,前面丢失的这40分到底是什么题?马校长回复,懂了,是力不能及题。我说,这是逼着你说出来的。好好想想,为什么是力不能及题?                  
    考练题难度大不仅仅体现在学生会不会做,还体现在有没有时间做。一道题即便会做,却由于时间不够用而放弃,这其实也是难度大的一种表现。                       新学年,大家做学案,既要考虑难度大小,更要把握容量多少。容量小,吃不饱;容量大,消化不了,问题日积月累,堆积成山,就崩溃了。 
    就拿100分的日常测试题来说,学生闭卷考了40分,这40分就属于熟练掌握题,即A类题。然后再开卷测试,自己独立看书查资料,考了75分,增加的这35分就是管理分。还有25分没有得分,通过老师讲解,茅塞顿开,有10分完全理解了,即便以后再次测试,也可以拿到,这10分就是教学分。管理分和教学分合起来对应的题就是B类题。至于最后的15分,难度超出了能力范围,老师多次讲解也拿不到分,这15分对应的题就是C类题。高考中考属于大考,没有纠错机会,所以判定ABC类题与平时测试还不一致。严格讲,高考中考凡没有得分的题,不管什么原因,都可以看着是C类题。分析没有得分的原因,一是不会做,当然不会做的原因有很多;二是会做但没有时间做。所以平时训练,既要把握好难度,更要把握好容量。
    张彦文校长通过思考,谈了对力不能及题的理解。他说,关于力不能及题,就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做不出来的题。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一定的基础知识积累和基础题型训练后,在即定时间内做不出来的题。大的方面来讲,只要是一个问题,如果没有时间限制,都会有答案的。然而日常教学中,针对我们的学情,最终目标是通过课本基础知识和题目的积累训练,在一定时间内完成高考题目中80%左右的A、B类题目。如数学高考选填题中的B类题目,一般要求三分钟完成。这就要求我们在每轮复习阶段选填题目的设计,要合理。
    宋霞安主任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她说,对力不能及题、管理分、教学分这三个关键词的理解对于我们初中来说同样重要,搞清楚这三个关键词的概念,并在教学中践行,明年我们初三年级各个层次的学生实现新突破就不是梦想。
    一、力不能及题:至少包括两方面,一是难度超出了能力范围,二是即便难度不大,由于时间不够用,导致完不成任务。平时的考练题,老师一定要注意这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不要随意增加难度,要知道我们的学生主体是中等生,二是不要随意扩充题量,有些老师,在练习的过程中,觉得这道题也好,那道题也适合中考,贪得无厌,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根本没有时间认真扎实掌握所给的练习题,迫于老师的压力,只能抄袭,如此恶性循环,学生在学习中找不到快乐,老师也觉得学生不努力,连作业都完不成,更看不到希望,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所以,在假期我们制定校本作业时,鲁校长一再强调题的难度和容量,尤其是容量,一定要分层布置作业,让A1班和部分A班学生吃得饱,在校本练习册中设置了拓展拔高题,让部分A类生和B类生有时间当堂消化知识点,该识记的识记会,真正达到堂堂清,天天清,师生双方都在课堂学习中找到快乐。对于A1班学生,难度方面应该没有障碍,主要是容量,同样也存在容量过大的问题,同样要把握好度,一准二快,先准后快。容量方面,一个小时,平均10道题,B类学生可能只能做七八道,A类学生可能就能做十一二道,A1类学生可能更多,但是不鼓励一味求快,贵在准确得全分的前提下能快再快。
    二、管理分:简单说,就是学生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所得分数的差值,也就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就能解决并得到的分数。教学的重点首先就是解决管理分,对于管理分必须100%拿下,主要的方法就是通过自主预习,批阅学案,课堂解决疑难,当堂针对性训练。该记的记住,该会的会。每一步都需要老师督促,严盯紧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善于思考,堂堂清,堂堂有收获。
    三、教学分:举一个例子,某生开卷考了80分,与100分还有20分的差距,这20分中有一部分是难度过大的力不能及题,还有一部分通过老师或学生的帮助就能解决,而通过老师学生帮助解决后拿到的分就是教学分。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要厘清这三个关键词,果断舍弃力不能及题,确保学生100%拿下管理分,A班学生还要想办法拿下教学分,只有这样,明年中考我们才能实现目标,再续辉煌!   
    我补充道,所谓梯度,也至少包含难度和容量两方面内容,难度要有梯度,容量也要有明确的梯度要求。                     
    新学年即将开学,要求各实体一把手抓紧组织大家认真学习讨论最近高考高复学案检测研讨内容,这对推进新学年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提升确实是有价值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