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难度和容量都很重要

(2023-08-05 13:09:59)

    考练题难度大不仅仅体现在学生会不会做,还体现在有没有时间做。一道题即便会做,却由于时间不够用而放弃,这也是难度大的一种表现。
    昨天晚上观摩了英语和化学一轮复习学案,总体评价很好,一些具体问题都指出来了,希望抓紧整改。各实体在二次备课时,需要注意的是容量,一定要把控好单位时间内的题量,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任务,该记的记不住,该做的做不完,这本身就是难度过大的表现。               
    自私、贪婪和懒惰是人性的三大弱点,针对这三大弱点,应对策略就是时间意识、问题意识和责任意识。我们做教科研,这是重要的切入点。  
    选择大于努力,做与不做,我们选择做。教辅资料,我们用别人的用了几十年,现在在形势逼迫下,积极转变观念,根据学情编写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校本教辅资料,就走出了实质性一步,这是一次重大突破。
    至于好还是不好,适用还是不适用,我们有的是时间,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提高,一年,两年,三年,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坚定不移走下去,就一定会越来越好,越来越适用。   
    我们再来重温一次“主动取舍ABC选题法”,A类题叫熟练掌握题,B类题叫力所能及题,这两个定义大家都明白,C类题叫力不能及题,需要讨论。什么叫力不能及?不会做的题肯定叫力不能及题,有能力做而且能做对但是由于没有时间做的题应不应该叫力不能及题?回答是肯定的,而且这类有能力做对却由于时间不够用而得不了分的题,会让学生感到更崩溃。
    今日事今日毕。军事上有一条戒律,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如果题量把握不好,每堂课每一天每一周都有会做而没有时间去完成的题,长期积累,问题堆积如山,这也是一种力不能及,最终拖垮自己。          
    常言道,贪多嚼不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由于时间是固定的,每一分钟都有归属,靠挤是不现实的,也是挤不出来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分配给学生的任务一定是在把握好学情的基础上确定的,任务太少浪费时间,任务太多完不成,消化不了,要么抄袭要么躺平,重新回到原来的路子上去了。所以布置任务必须有阶梯有弹性,力所能及,“跳起来摘果子”,提高效率,把握好度,才有希望,才有奔头。          
    综上,考练题难度大小和容量多少都是十分重要的,老师们不可不慎,不可不察。
                                   
    魏督导跟帖:当前我们正在编制符合学情的学案,老师们都在认真选题,很辛苦。王总对于学案中选题部分的指导非常及时,尤其是关于“力不能及”的解读希望大家高度关注。力不能及的判定有两种参考标准,一是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题,也就是我们通常界定的C类题,这类题大家都很清楚,这里不再赘述;二是学生会做但由于时间不够而做不完的题。这个是我们在学案中选题时更要关注的问题,这就牵扯到时间意识和时间分配的问题,老师们选这类题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学生学习时间的分配问题,从一天到一周再到一月,甚至要考虑到一个学期都要提前对时间进行合理分配。高考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单位时间内学习效率的最大值”,所以我们在选题时首先要考虑时间的分配,让学生在固定的时间里学有所获,学起来自然就更有信心。  

    任校长跟帖:鲁迅说,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浪费他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时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任何工作,没有时间的保障都是纸上谈兵,而我们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总在不知不觉间大量的浪费和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    
    有人说,时间就像海绵中的水,只要挤总能挤出来。我是不认同的。每天属于你的时间就24小时,每年就365天,一辈子就几十年,具体到课堂就40分钟,怎么挤?你挤别人的时间吗?那是不道德的,挤自己的时间吗?那是靠不住的,只要让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固定下来,单位时间内多做功,才是踏实的,才是可靠的。
    预习课上预习任务和时间要匹配,过少,浪费时间,过多,完不成,等于增加了难度。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不会做是不遗憾的,由于时间不够,导致会做的没有完成,才是遗憾的。预习任务必须在预习课上完成,完不成就是教学事故,老师要批改学案,掌握学情,师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基本会的不讲,基本不会的不讲。预习50分钟,第一节课40分钟,第二节课40分钟,必须有明确的、合适的任务,如果没有完成既定任务,什么时候完成?那就只能挤别人的时间,大家都这样,能挤出来吗?结果就是每天有无数的任务没有完成,天天遗留问题,日积月累,问题堆积成山,只能望题兴叹,躺平投降。因此,在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里将效率最大化,才是王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