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观念创新思维
(2023-03-26 14:51:44)二、教研工作任重道远。创新成与败需要时间和成绩验证,教研是严肃的事,不可信口开河,随意肯定或否定。要跟踪,要防止表面的热闹,要允许暂时的失败。爱迪生在失败了千次后才取得成功,但每一次新的开始一定不是上一次的重复,而是在上一次基础上的创新,不断否定,不断改进,最终发明了灯泡,点亮了世界。十次创新可能九次失败,但就这一次成功也会推动进步。在失败中不断找问题,一步步解决,一次次尝试,这个过程每一步都在提升。譬如,高中正在推进的“教什么、学什么、考什么!”这是根据高中现状,分析成绩,发现教学考两张皮,导致师生既不会脚踏实地,夯实基础,又没有能力拔高提升,师生都迷失了方向。有句话说,方向错误,越努力破坏性越大。高中考的方向错了,使得教学迷失了自我。因此,提出“教什么、学什么、考什么”的指导方针。但不是说有了明确的方向就会落实到位,不是简单模仿了就是成功了,要防止教学考两张皮,也要防止将教学考庸俗化。在实操中,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暴露出来,教研就是及时跟进,一个个解决问题,直到瓜熟蒂落。有些问题可能要几个月,有些问题可能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教研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避免操之过急,凭感觉定论。能衡量成败的唯一度量衡就是成绩。
三、教研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教研人员必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发现问题的能力,有分析问题的水平,有解决问题的思维。衡水中学教研室几乎都是北大清华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头脑,有思想,善创新,他们潜心做教研,不断在解决问题中生成好的方法,促进学校稳步发展。全国都在学衡水,为什么没有复制出一个衡水?因为没有找到衡水的核心竞争力,强大的教研团队才是衡水的秘密武器,这也是下一步我校选拔教研员的目标。2015年前,学校没有成立专门的教研机构,教研教务都由任课老师承担,一路走来,在王总的指导下,取得了一定成绩,推动了学校的发展。15年成立了总校教研室,17年更名为教研督导室,19年更名为教研督导处,下设分校教研督导室,名称的变化反映了学校对教研的职能也不断在更新,不断在重新定位,对教研的重视更加彰显。近年来,一些忠诚成功事业,认真敬业,教学水平高、即将退休的、还担任教学任务或已不担任教学任务的老教师被安排在教研岗位,既是对老成功的厚爱,也是再次给了大家发挥余热的机会,这是大家的幸运,要迅速转换角色,不可以功自居,不可成为钉子户,不可飞扬跋扈,要带着感恩的心做好本质工作。现在教研督导员年龄都很大了,优势是了解学校,知道学校的发展思路,不会走偏;弊端是有些人可能不思进取,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这并不是说年龄大了就必然没有创新能力,希望我们的教研员珍惜岗位,踏踏实实俯下身子做调研,要善于发现问题,立项研究。教研员每年要率先申报省市校的课题,这是最基本的任务。还担任教学任务的教研员,要把自己的课堂当做试验田,带头示范,动脑筋,出成绩,出成果。同时还要善于学习,现在学习的渠道很多,方式也很灵活,线上、线下,请进来、走出去,积极掌握前沿教科研成果,创造性借鉴运用,这样才能让教研发挥作用。
四、教科研工作者不是管理者。一些教研员总觉得自己没有权力,不能说一不二,不能发号施令,不能凌驾于老师之上,认为一些工作推起来困难,就是由于教研员没有生杀大权。教研的本质是创新,是解决问题,推出更好的方法。至于你力荐的方法、课堂,会不会被采纳,会不会被认可,会不会被推广,关键在于这个方法的实际成效上,成绩突出大家自然去做,成绩不突出大家为何要去做?教研的成果是否被推广运用,不是靠行政手段强制执行,而是看教研成果是否有第一手资料、事实证明它的可行性。例如,一个产品生产出来,会不会被消费者使用,这要看产品的质量、价格、性能等等是否让消费者满意,教研也是这个道理。我们都知道苹果手机,知道乔布斯,谁知道科研人员?我们知道神舟飞船,知道宇航员,谁知道科研人员?科研人员就是幕后英雄,要想有权就不要做科研,做科研就不要想着掌握权利。这是两个平行线,各有各的职责。教研员要耐得住寂寞,一些掌握过实权的人,现在在新的岗位,要尽快调整思路,回到教研员的角色中。
前一篇:民办教育任重道远
后一篇:新时期高考命题趋势及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