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变观念创新思维

(2023-03-26 14:51:44)


                     教学校长  任玉玲

        3月7日的教研座谈会上,王总旗帜鲜明的指出,成功教研的本质是创新,做出了准确的战略定位,给教研工作指明了方向。3月22日在教研总结表彰大会上王总再次重申、强调、解析,不厌其烦的指导,并加大支持力度,令人振奋。遗憾的是教研人员并没有真正的理解。看到大家最近的工作,仍然是过去该怎么做还怎么做,包括22日会议上两位获奖教研员的发言,只是高唱赞歌,压根没有谈及教研,缺乏教研意识,令人堪忧。鉴此,根据王总的指导意见,再谈对成功教研的认识和要求:
        一、成功教研的本质是创新。教研督导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教学研究就没有学校的发展进步。23年来,我们创立了“成功系列创新教育教学法”,成为成功文化的核心,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是23年来不断思考、研究、创新的结晶。同样,它也不是一成不变、完美无缺的。我们的教育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和瓶颈,阻碍着学校更快更好的发展。如果满足现状,只会止步不前。不进步就是倒退,只有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持续发展。
    善于创新的人才能解决问题,推动进步。我们要善于发现创新人才,做创新的发现者、支持者、激励者、规范者、推动者和保护者。之前大家听评课的着力点在规范、在辅导、在培养新人,这些工作现在主要由指导班主任的和年级组主任来完成。做为教研员,听课也好,分析成绩也好,不是为了和实体领导做重复的工作,或者替他们工作。教研是为了新的突破,教研员要有敏锐性,善于从听课、分析成绩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我们今天听这个老师的课,明天听那个老师的课,听完了老生常谈的就是几个意思:优点是什么,问题是什么,说完就完了,貌似很辛苦,到处指点江山,遍地开花,实际上蜻蜓点水,问题还是问题,瓶颈还是瓶颈,有时候反而干扰了实体的正常工作。跟踪、追问、解决问题是教科研的方向,问题意识是教研的基本意识,要不断追问,不断否定,不断创新,不断突破。
二、教研工作任重道远。创新成与败需要时间和成绩验证,教研是严肃的事,不可信口开河,随意肯定或否定。要跟踪,要防止表面的热闹,要允许暂时的失败。爱迪生在失败了千次后才取得成功,但每一次新的开始一定不是上一次的重复,而是在上一次基础上的创新,不断否定,不断改进,最终发明了灯泡,点亮了世界。十次创新可能九次失败,但就这一次成功也会推动进步。在失败中不断找问题,一步步解决,一次次尝试,这个过程每一步都在提升。譬如,高中正在推进的“教什么、学什么、考什么!”这是根据高中现状,分析成绩,发现教学考两张皮,导致师生既不会脚踏实地,夯实基础,又没有能力拔高提升,师生都迷失了方向。有句话说,方向错误,越努力破坏性越大。高中考的方向错了,使得教学迷失了自我。因此,提出“教什么、学什么、考什么”的指导方针。但不是说有了明确的方向就会落实到位,不是简单模仿了就是成功了,要防止教学考两张皮,也要防止将教学考庸俗化。在实操中,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暴露出来,教研就是及时跟进,一个个解决问题,直到瓜熟蒂落。有些问题可能要几个月,有些问题可能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教研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避免操之过急,凭感觉定论。能衡量成败的唯一度量衡就是成绩。
三、教研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教研人员必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发现问题的能力,有分析问题的水平,有解决问题的思维。衡水中学教研室几乎都是北大清华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头脑,有思想,善创新,他们潜心做教研,不断在解决问题中生成好的方法,促进学校稳步发展。全国都在学衡水,为什么没有复制出一个衡水?因为没有找到衡水的核心竞争力,强大的教研团队才是衡水的秘密武器,这也是下一步我校选拔教研员的目标。2015年前,学校没有成立专门的教研机构,教研教务都由任课老师承担,一路走来,在王总的指导下,取得了一定成绩,推动了学校的发展。15年成立了总校教研室,17年更名为教研督导室,19年更名为教研督导处,下设分校教研督导室,名称的变化反映了学校对教研的职能也不断在更新,不断在重新定位,对教研的重视更加彰显。近年来,一些忠诚成功事业,认真敬业,教学水平高、即将退休的、还担任教学任务或已不担任教学任务的老教师被安排在教研岗位,既是对老成功的厚爱,也是再次给了大家发挥余热的机会,这是大家的幸运,要迅速转换角色,不可以功自居,不可成为钉子户,不可飞扬跋扈,要带着感恩的心做好本质工作。现在教研督导员年龄都很大了,优势是了解学校,知道学校的发展思路,不会走偏;弊端是有些人可能不思进取,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这并不是说年龄大了就必然没有创新能力,希望我们的教研员珍惜岗位,踏踏实实俯下身子做调研,要善于发现问题,立项研究。教研员每年要率先申报省市校的课题,这是最基本的任务。还担任教学任务的教研员,要把自己的课堂当做试验田,带头示范,动脑筋,出成绩,出成果。同时还要善于学习,现在学习的渠道很多,方式也很灵活,线上、线下,请进来、走出去,积极掌握前沿教科研成果,创造性借鉴运用,这样才能让教研发挥作用。
四、教科研工作者不是管理者。一些教研员总觉得自己没有权力,不能说一不二,不能发号施令,不能凌驾于老师之上,认为一些工作推起来困难,就是由于教研员没有生杀大权。教研的本质是创新,是解决问题,推出更好的方法。至于你力荐的方法、课堂,会不会被采纳,会不会被认可,会不会被推广,关键在于这个方法的实际成效上,成绩突出大家自然去做,成绩不突出大家为何要去做?教研的成果是否被推广运用,不是靠行政手段强制执行,而是看教研成果是否有第一手资料、事实证明它的可行性。例如,一个产品生产出来,会不会被消费者使用,这要看产品的质量、价格、性能等等是否让消费者满意,教研也是这个道理。我们都知道苹果手机,知道乔布斯,谁知道科研人员?我们知道神舟飞船,知道宇航员,谁知道科研人员?科研人员就是幕后英雄,要想有权就不要做科研,做科研就不要想着掌握权利。这是两个平行线,各有各的职责。教研员要耐得住寂寞,一些掌握过实权的人,现在在新的岗位,要尽快调整思路,回到教研员的角色中。
   总之,创新是发展的原动力,发现、激励、规范、保护、支持创新型人才,是成功教研的本质。两次会议主题十分鲜明,大家要与时俱进,努力跟上教研新思维,促进教研产生质的飞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