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6日中央重磅发文: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信息量很大,尤其是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全面规范校外教育培训行为,稳步推进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改革,开展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等内容富含深意。
在经过连续两年政策密集出台和收紧后,2023年民办教育还会继续调整吗?权威人士的解答是以规范为主的大方向不会改变,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不会改变,但在执行力度方面预计会迎来政策的边际调整,对涉及民办教育不同细分领域,如职业教育依旧以政策利好为主。依据在于,民办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经历两年高强度的政策整肃和规范。2021年加速落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从办学门槛、办学性质、行业禁止、监督处罚几方面对民办学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收紧,包括禁止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兼并收购、协议控制,民办学校不得与利益关联方进行交易等条例也一一在列。其后,各地普遍开展的调减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等政策,将义务阶段民办学校在校生的规模控制在5%红线以内。
2021年年底,八部委印发《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划定了“公参民”学校范围,对办学条件不符合“六独立”要求,限期未整改到位的“公参民”学校都要通过不同形式转公办或停止办学。根据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22万所,比上年减少67所,占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比例5.87%;在校生1674.10万人,比上年减少10.89万人。可以说,在各地不打折扣地执行下,目前义务阶段民办学校在校生规模基本控制在了5%以内,包括北京、上海等地规范义务阶段部分“公参民”学校也已整改到位,得到有效治理。所以,在总体可控、总量缩减的基础上,再出台更为严厉政策的可能性不大。
接下来民办教育政策预计将进入相对平缓的过渡阶段,对调整不到位的地方将稳步推进,同时查补疏漏、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2022年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这也验证了政策层对民办教育的全面认识和支持没有改变。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再次提出“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的表述等,可谓暖意融融。
教育去资本化,等于斩断了民办学校靠资本等外驱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路径,只有一心一意老老实实苦练内功方为正途。这样一来,失去外部资本助力的民办学校与普通民办学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只能拼内力,相当比例造血机能不强的民办学校会失去竞争优势。
在接下来较长时期内,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场竞争,差距将进一步拉开拉大。优秀的公办学校会更优秀,普通公办学校乏善可陈,少数资源禀赋较差的公办学校生源不济,日渐式微;优秀的民办学校越来越强,普通的民办学校为生存而战,先天不足声誉不佳的民办学校穷途末路,面临整合或倒闭。
公办学校必须有政策支持,缺乏政策支持的公办学校是没有前途的;民办学校必须有资金支持,缺乏资本支撑的民办学校是走不远的。为此,提出五点思考,供一把手们斟酌。
一、深刻理解“房产去金融化、教育去资本化、医疗去市场化”的内核。
二、民办教育长期存在,这既是大势所趋,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竞争日趋激烈,内卷难以消除,躺平意味死亡。苦练内功、创新进取,突破超越、战而胜之是唯一出路。
四、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坚定成功信仰,坚定不移将成功之路走下去,体现成功教育理念和社会存在价值!
五、搭建宽广的成功教育平台,培养吸纳并举,吸引志同道合的精英人才,培养人,改变人,成全人,成就人!
成功之路无坦途,勤学善思行大道。凝心聚力练内功,为国育才铸忠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