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终,财务部门在密锣紧鼓算账,算全年总账,算各实体盈亏,算年终奖总额。各实体负责人也在算自己的账,赚了?赚了多少?如何分配?亏了?原因是什么?有没有“讨回”的空间,给同事如何交代?年终“大考”,几家欢乐几家愁,这个年关不好过。人人都争着当一把手,一把手其实不好当,如果能力不强,智慧不够,是很痛苦的。
总部财务部门负责人给我一份年终结算草稿,看到近二十个实体中,部分盈余,部分倒挂。结余最多的超过50万,亏欠最多的也超过50万。初步分析,亏欠的实体原因有三,一是聘请的指导教师和辅导教师,其费用由集团承担的部分没有及时划转,要按程序抓紧拨离;二是实体总收入中没有及时拨减退学学生的退学费,仍然按照原收入标准核算划拨给指导班主任团队,导致工资费用超支,这一点在复读学校比较突出;三是个别班级学生人数缺额较大,没有达到标准,这是硬伤。
总校与各实体每年都在签订质量目标责任书,同时也随机签订大大小小的“对赌合约”,量化考核,白纸黑字,平等协商,愿赌服输。年终算账,赌赢的喜气洋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赌输的暗下决心,来年再战,誓打翻身仗。
话说回来,愿赌服输,输者是否心服口服?会不会口服心不服?会不会“心寒”?这就是高层必须认真考量的问题。我的观点很明确,“愿赌服输”是规则制定者的流氓逻辑,愿赌不能轻易服输,服输要有科学的人性的量化考核标准。这个标准的底层逻辑就是是否有利于签约者积极创新主动进取,是否能够激励实体超额完成任务实现目标。如果全身心投入了,绞尽脑汁付出了,取得的成绩也是响当当的,在这种情况下还是输了,亏欠了,决策层就要反思制定的规则是否科学,责任书是否公平,日常监管是否到位。如果有罅隙有漏洞,就要及时调整修正,亡羊补牢,刻不容缓,更不能等待来年。
总校与各实体签约对赌,规则的制定设计其初心就是要让签约者“赌赢”。是的,赌就要让实体在努力付出后赌赢,如果实体普遍赌输了,心就凉了,就等于总校输了。
“赌就赌赢”,让实体利益最大化,应该成为实体创新进取做强做大的坚定信念,成为成功日新月异走向更大成功的强大驱动力。
注:昨天集团财务负责人汇报了年终决算情况,总体来说是很好的,但是看到部分实体有亏空,内心十分不安。经过痛苦思考,今天又与任校长和部分实体负责人进行了交流,写了这篇《赌赢》,发给大家,亮明态度,意在激励大家舍弃后顾之忧,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