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在教研方面,我们确定了两个选题,一是“教学考”关系问题,一是双语教学有效突破问题。
这学期,我们集中精力研究解决第一个问题,并且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概况起来就是“教什么,学什么,考什么!”教学考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在高一高二。高中领导已经真正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现在普遍重视起来了。降难度,定标准,找差距,抓整改,应该是顺理成章的。期待成功高中抓住机会,苦练内功,坚持不懈,努力到底,早日见到实效。
下学期,我们要集中力量研究解决第二个问题,就是在小学、初中、高中、中考、高考和中职如何全面实现双语教学的有效突破。
要实现双语教学的有效突破,关键在语文。影响语文教学成绩突破的两大痛点,一是海量阅读,一是动脑筋。
没有海量阅读,语文要拿高分无异于痴人说梦。至于读什么,如何读,教育部有明确要求,专家也有许多金点子,按理说我们照做就是了。但是海量阅读是要花费大量时间的,问题是时间在哪里?小学和初一初二还有时间抓,其他年级关键是挤不出时间了。小学各年级以及初一初二班主任和语文老师这个假期要将阅读作为假期作业的重要内容抓细抓实。
我重点想说说语文教学动脑筋问题。听过小学初中几节语文课,课堂动脑筋的意识不强,氛围不足,关键责任在老师。语文课教学如何动脑筋,最重要的就是老师如何让学生从这节课上学到的知识变成能够运用的能力。
我最近多次说,要用教数理化的思维教语文,还要求语文老师多听听数理化老师的课,不知有多少语文老师听过?知识的掌握主要靠记忆,知识变成能力主要靠动脑筋。
数理化的概念公式定理必须记牢,但是所有学生都知道仅仅靠记牢这些枯燥乏味的知识是没有什么用的,考试是得不了多少分的,只有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才有可能得分。
语文发展方向也是这样,仅仅靠死记硬背掌握基础知识,是得不了高分的,必须要通过海量阅读和思考,必须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发散思维延伸拓展,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不断适应不断变化的考试要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