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友情互动在博苑(十)
(2018-12-07 20:52:32)
标签:
转载 |
先生的《友情互动在博苑》已编辑到了第十期。由此可见(1)先生多么重视与文友、博友的真诚互动;(2)互动的生动活泼,有观点、有情感、有文采;(3)互动的宗旨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甚好,有很强的凝聚力;(4)又:已是古稀过几的老者,长期坚持不辍,何等的责任和毅力!很令人敬佩 ! 顺祝冬安 !
辑录/程致中
1
你
先生的大作引导我欣赏了王士禛的原作,为什么“独钟秋柳史诗刻”?
我也明白了几分,引起了共鸣。
来自博文《【游大明湖秋柳园有作】》
潇湘来客
谢谢先生品读;能引起您的共鸣,说明还表达了一种可以传达的情绪和理解。游园当时只觉《秋柳四章》写的不错;据说王士祯开神韵诗派之先,此诗可能别有所寄吧?古人这种隐喻的手法固为避祸,但几人能会其意?终究起不到多大作用呢。
来自博文《【游大明湖秋柳园有作】》
2
你
赞同郝敏先生的评论,先生的七绝二首直面现实,触及时弊。“发思古之幽情,往往为了现在”;游戏的、高蹈的、“瞒和骗”的诗人写不出这样有血有肉的作品。
来自博文《诚谢文学评论家郝敏老师点评仲达的《七绝.戏子(新韵二首)》
仲达d
特别感激老师的回复与留评,对仲达是很好的指引与鼓舞。我今后一定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直面社会现实,敢于触及时弊并进行鞭挞,体现出出诗歌的社会责任担当,不辜负您和郝敏等老师的期望。还请您得闲时多多指教。
来自博文《诚谢文学评论家郝敏老师点评仲达的《七绝.戏子(新韵二首)》
3
你
自然物象的捕捉,色彩缤纷的构图,
忧世伤时的感怀,珠玉满盘的精彩!
先生的绝句达于新的境界,欣赏学习!
来自博文《咏春绝句习作汇编(一)》
仲达d
谢谢老师高评鼓励,仲达虽惭愧但感念老师厚谊,高挂激励自己,加倍努力。
来自博文《咏春绝句习作汇编(一)》
4
黎锦瑟燕
好友与诸位博友发自肺腑,情怀滚烫,各有见地地聊鲁迅先生,是传递先生薪火的实际行动。多少年过去后,鲁迅先生的精神和文字,仍在滋养国人的心灵,是写作者前行的灯盏!
来自博文《与博友聊鲁迅(之六)》
你
我们都是鲁迅的学生。鲁迅的文化精神和文学传统,是中国优秀文化的瑰宝。我们讲文化自信,不止于传统优秀文化的自信,也包含以鲁迅为代表的现代先进文化的自信。阅读、传布鲁迅文化(文学)经典,也是当代知识者的责任。
来自博文《与博友聊鲁迅(之六)》
黎锦瑟燕
鲁迅先生的精神还在,我们的灵魂就有底线,有自信!
来自博文《与博友聊鲁迅(之六)》
5
仲达d
鲁迅不愧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这篇文章直到今天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想这也是老师转载的情由吧。我甚至觉得,这篇文章和《阿Q正传》有内在的联系。从诗歌创作角度讲,直面社会,直击时弊,为民鼓与呼,这应该是诗人的社会责任担当,这将是仲达的努力方向。
来自博文《鲁迅:《论睁了眼看》》
你
鲁迅的背影远去,他的文学精神永存。先生的评论切中肯綮。
鲁迅所倡导的贴近现实,直面人生的文学传统实在应当发扬。
来自博文《鲁迅:《论睁了眼看》》
6
黎锦瑟燕
好友转载鲁迅先生的大作,颇有现实意义。鲁迅先生的情怀和文字,有穿越时空的力量和感召力。先生关于中国人的劣根性,瞒与骗的普遍性,剖析得入骨入髓,发人深省,余音绕梁也!
来自博文《鲁迅:《论睁了眼看》》
你
鲁迅的背影远去,其人的精神与文采永存。
来自博文《鲁迅:《论睁了眼看》》
7
刘建民
因年轻时错过了读书,现在退休了,忙完一天的家务便安心读书,增长了不少见识。
我读鲁迅的书对照当下社会的现实感触尤为深切。尽管现在的人衣食无忧,但精神上依旧是一片荒漠,懵懵懂懂,缺乏道德心,和鲁迅笔下的“中国式看客”没有什么两样。但偶尔从新闻中看到或自身所遇见的好人好事,往往会激动许久。就像您说的:“社会还是有希望的。”
感觉三十年代社会论坛要比现在宽松多了,也尖锐多了。最近在看胡适的散文集,他的有些观点也非常中肯,哪怕在今天也切中时弊的。以此改变了原先对他的盲目看法。
来自博文《与博友聊鲁迅(之六)》
你
读鲁迅,读胡适,读社会这本大书,思考文明和道德问题,深化历史和现实的认知。
点赞建民先生的学习、思考和精彩评论!
来自博文《与博友聊鲁迅(之六)》
8
你
一篇优美的人物解读,读出其人的历史,气质,文采,才华。
抒写出博友之间真挚的友谊,感受到“美人之美”的诗意情怀。
来自博文《散文:诗心晶莹水性动感——解读博友“中年动感车”》
黎锦瑟燕
好友的评论,堪为深邃解读原作的精美短文,是阳光情怀,丰厚积淀,灵犀审美的融会贯通,风走云飞地彰显了新浪互动的最美风景。
来自博文《散文:诗心晶莹水性动感——解读博友“中年动感车”》
9
刘建民
南生桥教授能够沉下心来阅读没有名气底层作者的作品真的难能可贵,他不仅毫无私念提携了优秀作者,更是对接地气的优秀作品作了鼓励和褒扬,这种对社会和文学负责任的态度在当今社会已经不多了,可谓弥足珍贵。
来自博文《读南生桥的《雕虫写龙集》》
你
先生的评论指明了南生桥教授这本书的社会意义。
来自博文《读南生桥的《雕虫写龙集》》
10
黎锦瑟燕
好友对南生桥先生的《雕虫写龙集》理论批评文章,予以高屋建瓴,条分缕析,精细入微的学术性文学评论:
——《雕虫写龙集》是一本有底蕴、有特色的理论批评文集。开阔的文学视野,坚实的学理基础,为无名作者“呐喊助威”的温暖情怀,“从未率尔操觚,马虎从事”的写作态度,给批评界带来新的气息。我想,无论人文学者抑或读者大众,语文教师还是莘莘学子,读了这本书,都不会毫无所得的罢。
这样的大作需要反复品味的,待细细欣赏。
来自博文《读南生桥的《雕虫写龙集》》
你
南生桥先生的著作40余万字,内容很是丰富,这篇评论仅涉及部分篇章。
好友所引述的这段文字,窃以为是此书特别值得关注、值得赞赏的几点。
来自博文《读南生桥的《雕虫写龙集》》
黎锦瑟燕
好友用心用情,又博学多才,因而此书评颇有看点与价值。是我必须用心研读的佳作。互动点评的作品,下个月我将转载。祝节日快乐!
来自博文《读南生桥的《雕虫写龙集》》
11
你
诗人的卷首语是对于《三江文艺》美好的祝福,对于文学经典的精彩诠释。祝我们的诗人和作家,创作“照亮着人类灵魂高尚的光辉”的作品,创作经久不衰、泽被万世的艺术精品!
来自博文《《三江文艺》2018年春季号卷首语:语妙天下之“语”(二首)》
普洱岑珉
感谢程老师鼓励!
来自博文《《三江文艺》2018年春季号卷首语:语妙天下之“语”(二首)》
12
仲达d
仲达一首习作《五言.访师》呈上,请求您的指点。这首小诗也包含着对老师您的敬意。
五言.访师
(新韵)
茅茨杳渺处,户为翠霞开。
薜帐疏星咏,松潭明月怀。
进川沾水碧,出岫带云白。
一日神仙旅,嗟乎归去来!
小注:薜帐,由薜荔形成的幔帐,成为茅屋的围墙。
你
星月的辉光,禅意的境界,
诚挚的情谊,典雅的诗行。
赞赏!博友的情意,淳美如诗。
敬谢诗人仲达!
仲达d
谢谢老师回复,很亲切,如同面见。您总是给与鼓励,咱感念于心,加倍努力,还请您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