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splendidcxd
splendidcxd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667
  • 关注人气:84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祝谌予先生积几十年经验,总结的治脾胃七症九法

(2022-04-09 09:05:17)
标签:

脾胃

精气

呕吐胀满痛结利

吐消导清降通利止补

龙肝膏

分类: 中医养生
祝谌予先生积几十年经验,总结的治脾胃七症九法


       中医书友会第3116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脾胃病自古至今治法颇多,相关方药亦数不胜数,祝谌予老师积多年之经验,总结归纳为七症九法:七症,呕、吐、胀、满、痛、结、利,九法,吐、消、导、清、降、通、利、止、补。(编辑/姜春颜)

       祝谌予老师治脾胃病之九法

       作者/韩梅

       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生化之源。李东垣强调脾胃的重要作用,建立了以补脾胃为主的学派,成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祝老很推崇李东垣的脾胃说,他认为,脾胃病“治之甚易,根除甚难”。

       治之甚易,是因为服药后,药力直接达到脾胃,便于吸收。根除甚难,是因为每日必进饮食,脾胃不能休息,总在不停地运化水谷,因此一旦脾胃有病,不可轻视,若不及早治疗,由于后天运化失常,机体的精气营养匮乏,其他脏腑可接踵受害,百病丛生。

       祝老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观察到“脾胃疾患,虽有虚实之分和寒热之分”,然而“脾胃属土,湿润为常,非火不生,非暖不化”,所以“最畏寒而喜温”。临床上“胃寒者十居八九,内热者十之一二”。

       同时也看到脾胃病多有痛象,通之则痛止,而通药多辛温,因此治脾胃病不宜妄用寒凉。所以祝老称李东垣在《脾胃论》中阐发温补之法是确有独见。

       祝老在对脾胃病的辨证论治过程中,积多年之经验,总结归纳为七症九法。

       七症:即呕、吐、胀、满、痛、结、利。

       九法:即吐、消、导、清、降、通、利、止、补。

       1、吐:过饱伤食,消既不能,泻亦无用,只有一吐。吐之方法或用探喉引吐,或用瓜蒂散、人参、藜芦等吐之。但吐法不常用。

       2、消:饥饱不匀,食不消化,胸膈胀饱,吐有实物,应当使用消法。最常用的方子是保和丸、平胃散、小陷胸汤。

       3、导:食在胃肠而不下者,宜用导法。常用木香槟榔丸、麻仁丸、瓜蒌薤白半夏汤等。此外,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等亦用之。

       大便燥结,可用晚蚕砂配皂角子。虚人便秘用肉苁蓉30~120克,使用导法最宜,能润则润,须用攻下时,方可用峻剂。

       4、清:《内经》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消胀行气,常用清脾饮、藿香正气散、柴胡疏肝散等。

       5、降:呕吐、呃逆、嗳气均可用此法。常用方如旋覆代赭汤、戊己汤、胃风汤等。

       6、通:疼痛应用温通化瘀法。常用赤石脂丸、匀气散(此方止痛甚效,有加沉香者,但此方不可多用)、手拈散(此方活瘀止痛,极为有效)。

       此外,丹参治胃痛甚效,其功用为祛瘀生新,因而消化性溃疡者常用。

       凡腹痛胀,可用台乌药配香附使人矢气出,以消胀止痛。

       7、利:大便溏泄不宜早止,利其小便或利湿则腹泻即可止。常用方剂如参苓滑石汤、大橘皮汤等。

       8、止:久泻不止,脾胃虚寒,当用止法。常用方如诃子丸、实脾固肠丸、桃花汤。

       9、补:脾胃久虚,或脾胃病新愈,可用补法。常用白术散、四君子汤或香砂六君子汤。

       除此九法外,呕血用龙肝膏。凡胃津干枯无食欲者,用生内金、生麦芽、生稻芽,以生发其胃气,则自思饮食。






转自 灵兰中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