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宋词十七讲》摘抄(一)

(2022-07-01 07:54:31)
《唐宋词十七讲》摘抄(一)

第七讲 欧阳修(下)晏几道 柳永(上)

发现印刷错误一处:199页第6行“他每一首词的每一句的结尾都是‘西湖好’”应改为“第”。

[词的诗化]

词这种韵文的体式,从晚唐五代发展到北宋的初期,它是从歌筵酒席之间,从本来不具有个性的歌词,发展成为在小词之中能够流露出作者的修养、品格、感情、学识、怀抱的这样一种文学体式的。这种发展的过程,我以为实在应该说是词的诗化。(这种意境的加深,是词的诗化的一种过程)

[选词原因]

为什么选了十首词呢?

一是欧词有民歌的遣玩性质,即定格连章的性质。(同一个牌调,连续不断地填写若干首歌词,这在曲词里边叫做“定格连章”。定格,就是有一定的音乐格式,是接连不断的很多章、很多首词成为一组词)。

二是觉得这样可以看到欧阳修的意兴飞扬。才情丰富,一发而不可遏止。

[采桑十首]

《采桑子》组词前念语(如一段开场白)他能够使生活有一种情趣。

自号“六一”他说我有琴一张,有棋一局,有酒一壶,有书一万卷,有金石逸文一千卷,以我一个老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可见他遗玩的意兴。

欧阳修的修养正是透过了悲慨(不是说没有悲慨)来看到它们可赏爱的一面。

自其美好者而观之,天地之间有不少美好的事物。

他这种遣玩的意兴,是要使你的悲哀、你的痛苦——遣,把它排遣了,把它遣走了,排去了;玩,你能够取一种欣赏的,就是赏爱的心情来观赏。

他所描写的西湖的景物,无论是任何的季节,无论是任何的天气,没有一时一处不美好的。我们可以体会到他的遣玩的意兴。

第二首:

欧阳修有一个特色,他的一切的作品都有一种姿态的美。苏洵说他的文章是“揖让进退”,最有姿态。唐宋八家文,每一家的风格不同,而最有揖让进退、俯仰抑扬态度的是欧阳修。他的小词也是如此,先写百卉争妍,蝶乱蜂喧,睛日催花暖欲然。然后一转,又写了兰桡画舸悠悠去,一下紧张,一下又轻松了。(欧阳修的词都是变化得非常快的)

第三首:

“行云却在行舟下”水面有天上云彩的倒影,这景象多么鲜明,多么新鲜,多么富有情趣,多么富有想象能力的描写。

第四首:

在这样的小词里边有一种哲理的意味,有历遍人生的一种体会。从他的小词中传达出来一种人生的体验和觉悟。

这十首小词是他经历了政海波澜、人生忧患以后,晚年回到颍州所写的,是带着欣慨交加的情意而写的。这是他的特色。

第十首:

“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化用丁令威化鹤归来的神话。(王安石晚年罢相以后,写过诗“今日桐乡谁爱我,当年我自爱桐乡。”)今天纵然没有一个人认识我,没有一个人爱我,我仍然是爱这个地方的。

欧阳修带有遣玩的意兴,他不是对那些个肤浅的欢乐的追逐,因为他是透过悲慨来写欢乐。这里有一个遣字,是透过对于悲慨、对于忧伤的一种排遣,而转为欣赏。

《玉楼春》(雪云乍变春云簇)

“雪云乍变春云簇”春天的云彩,舒卷自如,悠飏变化;夏天的雨云是“夏云多奇峰”,忽然间就涌上来一大片云,带来一场暴雨;秋天的云,高远,淡薄,秋云薄似罗;冬天下雪时的阴云,下雪的阴天阴得那么均匀,像铅一样的凝成一片的,灰沉沉的。他尽管在人生的苦难之中,仍然能保持这种赏玩的意兴。“春云簇”一团一团的像棉絮一样的春云簇聚着。

“北枝梅蕊犯寒开”北枝梅蕊是冒着寒风开放的,有一种力量在里边。在他那飞扬之中,有一种努力。

填词如盖房子,第一要有地基,第二要有建材(语汇)。在足够的丰富的语汇,格律也是束缚不住你的。

“南浦波纹如酒绿“不只写了水的颜色是像酒的颜色一样的绿,而且,你几乎感觉到,诗人对于这水有对酒一样的感情,使人沉醉了。(李白诗句: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襄阳歌》)

“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歌黛蹙”有酒就应赏花。杜甫说:“竹叶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竹叶酒没得喝,菊花也不要开了。

[用情态度]

欧阳修知道人是要分离的,聚会,是总有离别的;花开,是总有零落的。可是,当今天人还在,花还开的时候,你要好好地掌握,尽情地珍重享受现在的美好。人都应珍重你眼前的光阴跟随你所做的事业,你要尽你的力量去做。

《圣经》上保罗的书信中曾说:“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一个人要反省。该走的路,我已经走过了;该守的道,我也已经守住了,你就对得起你的一生。

不管写花开花落,不管写相思离别,有品格,有内容,有境界。这是小词里边的一种成就。

[简单比较]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欧阳修

《南乡子》(二八花钿)欧阳炯

《浣溪沙》(越女淘金春水上)薛昭蕴

微妙的事情就是在这里发生的,同样写美女,同样写她的衣服,同样写她的首饰,怎么就有了境界,有了高格了呢?

衣饰的衬托:“霞衣窄”在欧阳炯词里没有联想,没有境界。“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轻柔的材料所裁的衣服紧窄的袖子。那种轻盈,那种纤巧,那种精致,代表了一种品质。(她衣袖里边所有的是金钏,而且是双金钏,但是她没有炫耀出来。)这两句词表现了含蓄、蕴藉的一种美,表现一种品格。这是另一种区别于现代年轻人的炫耀、夸张、矫揉造作的更高层次的美。陆机曾说过:“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有诸中然后形于外,这才是一种有深度的美。

动作的衬托:“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当她一照影摘花花似面,想到这样的美好,愿意有一个奉献,愿意有一个交托,所以“芳心只共丝争乱”。

这是一种对于美的觉醒,就引起了一种感发。

一个人要完成自己的品格、修养、事业,要有一个孤独寂寞的反省思索的过程。她进入自己的一个境界——“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

离愁者,就是你一种孤独寂寞的感觉。这首小词的本身就是写美女,写一个美人孤独寂寞的感情,而它自然产生了一种境界。

 [一带而过]

晏几道的词写得很美。但是,在词的发展历史上,他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他的词在发展中像是一个回转的漩涡,是使词的诗化又重新回到歌词里边来了,是交给家伎去唱的歌词。可是,他所交给唱的那个歌女,是朋友家中的家伎,不是泛泛的歌舞场中的女子。所以,他与那些个歌女的感情,就比较更带着个人的色彩了,而不是《花间集》的没有个性的艳词了。这是一点不同。

[重要人物]

柳永的词,无论是在形式上,在内容上,对于词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形式上的特色是有许多慢词长调。

慢词长调其实不是由柳永创始的。是在中晚唐以来就流传在社会之间的一些俗曲,是配合当时新兴音乐歌唱的里巷之间的俗曲。

为什么诗人文士不肯插手去写慢词长调呢?

一是不肯为,他们认为那是市井的俗曲,且小令与诗比较接近,惯于写。

二是不能为,慢词的填写,是要配合音乐曲谱,一个字一个字填写在音乐的曲调之中的。而慢词的曲调,它的变化,它的格律,就更加严格,不像五七言的字句那么简单。

为什么柳永这个作者,何以他竟大量写了慢词和长调呢?

柳永的性格是比较浪漫的,喜欢听歌看舞,喜欢这种狎邪浪漫的生活。而且,他也特别有音乐才能。柳永被官场所摈弃,平生落拓不得志,专力写歌词。

诗人文士要抬高这个词的地位和价值,要加深词的内容和意境。而柳永则不同,他所写的是现实中的女子的生活。

大家共同看到柳词的缺点:认为他写的是俗滥的,因为他写的是那些比较低下的歌伎酒女的生活。(文人诗客说柳词浅俗,一点可发挥的余地没有,了无余味)

大家共同看到柳词的长处:一般的看法是,在形式上的铺叙特色。长调词的发展,那些个铺排叙写的手法,都是受了柳永的影响的。嘉莹先生站在词的发展上提出来的看法是,不只是形式上拓展了,他把歌词所写的男女相思离别的感情,换了一个角度(从一个客子的、男子的身份口吻来写),换了一个方式来写。柳永把他志意的追寻和落空,结合了外边高远的景物。

柳永还有一个特色,就是他平生常常写到对于帝都的怀念。这有双重的感情:一重是怀念他当初在帝京的那种欢乐的生活,怀念他曾经爱过的女子。另外一层是他在帝都追寻仕官的志意,希望在帝都有所成就。

[悲剧原因]

柳永是一个悲剧人物:

一是他自己浪漫的性格跟他的儒家传统那个仕宦的家庭环境相矛盾。(他曾有过志意,有过政治上的理想和追寻)

二是他的音乐的才能跟浪漫的性情与他自己要追寻政治上志意的实现的矛盾。

他平生不得志,都是奔波在道途之上。除了写相思离别写得好,还有写游人客子的羁旅行役也写得好。他写羁旅行役,所见的景物,真正的眼中所见,真正的身体所感。这是柳永的成就。他不是因袭陈言,是以他自己的感情和感受的体会来写的。行役,不是游山玩水的旅行,所以叫做役。是为了公家的差遣,派你到什么地方去。虽然那么遥远,你能够不去吗?

[柳诗一首]

柳永,很侥幸地只有一首诗传下来。在晓峰盐场做官吏时,写了一首诗《煮海歌》,他同情那里的人民的疾苦。(煮海是把海水集储起来,把它熬成盐卤,然后再晒出盐来)

“煮海之民何苦辛,安得母富子不贫!”

“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广皇仁到海滨。”(以赞美的话来劝告:我们这个朝代本来应该使天下的人各得其所,不应该使国内有一个人民不能安居乐业的。我希望你也把你的慈爱推广到海边的盐民。他对于盐民有这样的关怀。

柳永不是一个政治上没有理想的,也不是一个没有作为的人,只是种种的环境,种种的因素,造成了他落魄的一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