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寿神宝,日本古泉之一,其铸于平安朝嵯峨天皇弘仁九年至承和元年(公元818—834年,唐元和至大和年间)铸于长门、周防等地,一当旧钱十与旧钱并行。据一些考证,富寿神宝钱文字多变。“富寿神宝”四字隶书,旋读,传为嵯峨天皇与留唐高僧空海先后所书。“富”字有中横省笔,“寿”字有中竖省笔等变异,前者为御书钱。该钱以铜质为主铸材质,遗存至今已为稀罕,尤其是中国国内。
历代流通使用的钱币,材质主要以铜为主,铁次之。而金、银材质则是一种辅铸,其虽有等值,但不为流通之用,而主要用于赏赐、纪念、留库备案等。因此,富寿神宝钱与其它同期钱币,无论是中国的还是日本的皆一样,有见银钱存世下来,便毫不奇怪,无非看具体实物三相一材是否符合真品之特征而已。
藉此,今日赏泉,便将愚帐中所藏一枚稀罕的富寿神宝小平银钱择出,拍照亮相,遣之于自家博客之上,与泉好共赏之。
首识书相。展目本品,可见其面文“富寿神宝”四字,隶书书体,旋读。赏阅其字,书写规矩,笔划横直竖立,钱文布局协调,端庄书相,古朴爽真,自然而无做作之态,可谓一目了然。其中“富”字中间一横省去,应为所传由嵯峨天皇书写。无需细表,以此书相识之,此钱乃其时官炉出品,正点开门。
次观铸相。辗转再观,本品铸制规整有加,直径为24毫米,重约4.50克,厚薄适中,小平形制。其铸相显示,方正圆矩,平坦地章,穿轮干干净净。而其字廓可见深竣而清晰,钱文笔划间隔有距,鼓凸自然有度,无故作高凸之态。显而易见,本品端正而自然之铸相,凸显官炉品貌,其门可开。
再察锈相。一眼可见,本品材质泛白,不难看出其为银质。其银质色熟老而无刺眼之感。钱体之上包浆缚裹,地章尤甚。其浆层次鲜明,深浅相间,土垢浆质老而弥坚,紧实不糟,分布凸显自然。一言以蔽之,本品包浆昭然一派自然天成之相,无异无邪,其门不叩自开矣。
几度审视,明明白白。本枚“富寿神宝光背小平银钱”,三相一材,诸般特征,可谓开门见山,毋容置疑。如前所述,富寿神宝钱钱文版式几种,不一而足,本品乃为其中一式。由于日本历史文化属于中华历史大文化圈,历史以来与中国渊源颇深,因此,此银钱流入中国,且于东北所获,便毫不奇怪了。而其铜钱本也不多见,故银钱更罕,其收藏价值无需多言,有见识者自然明白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