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通宝,南宋高宗绍兴元年间(公元1131—1162年)铸币。钱文楷书,按照钱文读序,绍兴通宝钱共有两式,一是直读钱;二是旋读钱。其中直读钱形制有小平,折二,折三铜钱,除背纪值较稀少外,其余光背钱皆遗存较多。而旋读钱,存世稀薄,乃南宋珍泉。前谱载曰,绍兴通宝旋读,瘦金体,有折五和折十两形,其中折十钱更被臆断为所谓“孤品”(皆为著谱者之臆估,没有依据)。
绍兴通宝旋读钱较之直读钱存世量相差巨大,之所以如此,一般而言,确可认为是直读钱为行用钱而铸量大,旋读钱则为试铸钱,未正式发行流用而铸量小。
阅多谱可知,旋读绍兴通宝钱除折五和折十外,未见载入其它三等形制。从所见和史铸钱的通常情况来看,既然已经试铸了折五、折十两种形制,那么,就不排除还有小平、折二、折三等也有试铸,从而五等齐备。尤其是,直读钱正是这三等小形制钱为主。既然如此,其究竟有没有呢,猜想归猜想,因史籍无记载,故只能看后世有无发现其遗存,若有则可反证其实。
事实上,上述推断并非妄想,早前愚就在南方猎获到一枚水坑绍兴通宝旋读铜钱。检测该钱尺寸,不免让人吃惊,此枚钱直径32毫米,重8.89克,其径重明确显示,正是标准的折三型钱。故,今日特别将其帐中遣出,博发亮相,并结合实物,辨析一二,看其究竟是骡子是马。
首鉴其锈色包浆。展目观之,此钱锈色独特,钱体黄褐色中闪现黄灿之光,钱体斑驳而无其它诸色之锈,此般锈色,正是典型南方水坑之品。愚也确实猎获于湘桂接壤水域。其上闪耀之金黄灿色,经察非鎏金,而正是长期水下藏匿所形成的返金现象(水质好而水底多砂所致)。复观其铜色,青铜质地,铜色亦是无比老旧。至此,无需再辩,此锈色锈质乃天成之相,也是最难伪制的地道水坑锈色,实为无比真实可靠。
次鉴其铸相。定睛察之,可见本品铸相规整,方正圆矩,坦平地章,穿轮干净,字廓深竣,钱文清晰,笔划间隔有距,文字布局协调,横直竖立。本品窄缘穿廓亦较窄,形制特征与折五、折十钱相一致。其间,可见正面左上角(背面右上),略有一折,小见一细裂纹,此乃受外力敲击或者水下被滚石所挤压之曲折,然未曾断裂,非成残次。故此,以此等铸相来看,本品品相显示,其实乃高宗官炉试铸之出无疑。
再鉴钱文。旋读识之,可见本品“绍兴通宝”四字乃瘦金书体,书写规范,笔力有劲,结构严谨,一丝不苟,整体书意彰显端庄而隽美。审视其书意虽见有其个性差异,然与折五、折十钱的书意风格乃为一脉相承。由于此钱乃折三形制,因而其核心书意风格与大钱相同,又具有一定个性差异(此差异相对较明显是“寳”字最后“八”左撇弯曲),正是合情合理或者理所当然,符合五等钱制书体核心风格一体化之规制(非绝对一样),故因此更加真实可信矣。
至此,通过一番辨识,骡马已知。愚见以为,本品乃真正汗血宝马一匹无疑。目前以愚之眼界耳闻所及,本折三旋读绍兴通宝钱,乃相当罕见,还尚未见有复品亮相。然而,尽管其罕见,愚并不认为其就是孤品,既然有一,就难保无二,此乃古泉这一特殊文物的天性所决定的。
综上所述,本折三绍兴通宝旋读钱,经得起挑剔,其本真之性质尚难否定之。它的面世,不仅证实了绍兴通宝旋读钱不止有大钱,还极可能是从小平到折十,五等钱皆有试铸。无非,其小平和折二还有待发现。总之,本品之出,为旋读绍兴钱再添一种形制,其意义和珍贵程度,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了!
以上乃愚之管见,由于其书意上可能存在不同看法,故而,鉴赏者既可见智亦可见仁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