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铅钱惊有遗
实物实证补泉史
三国吴极罕见《大泉当千光背特大铅钱》赏考
大泉當千,三国吴孙权赤乌元年至九年(公元238—246年)所铸虚值大钱。其钱文篆书“大泉当千”四字旋读。一当五铢钱一千,是为继王莽新朝后最大的虚值钱。其铸制背景乃为孙吴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孙权采纳谢宏的建议开铸大钱,又于赤乌元年(公元238年)春铸此当千大钱。
阅谱可知,“大泉当千”钱,形制计有几种,大小不一。此钱小型较为常见,然其中最为珍贵的,当属其大型和特大型初铸样钱,此形制为诸谱所推崇,乃与同期“大泉五千”钱的珍贵程度和价值相当。
愚博客曾先后展赏过包金与铜质特大型“大泉当千”钱。而今再将此泉另一罕见而多少有些让人惊奇之品帐中点出,上博一赏。此钱之罕见,一是在于其材质乃铅钱,二是钱文乃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之钱。虽然,铅钱与铜钱相比,同品价值往往差异较大,然,若其材质更为罕见,时间更为悠久,则其收藏价值同样不可小觑矣。
首品此钱,其铅材质明确。由其色质可鉴,黝黑铅氧化真切明了,质感耄耋沧桑,真实可信。特别值得称道的是,本品作为铅质钱,铸工规整,品相甚端。可见其铸体方正圆矩,地章平整,字廓深竣,穿口轮边皆为干净。其直径达42.3毫米,重21.56克,广穿细缘廓,是为特大之形制。铸相显示,其和同版铜钱铸相合,是为官炉出品,当无疑问。续观其钱文,篆书书体,无论书意和布局,皆为规矩正点,且与铜钱基因一致,无异无邪,自是一目了然,无需赘述。
值得特别论及的,乃此钱是东汉末三国时期的铅材铸币,至今未曾见有谱言及或载入。由于东汉末至今有一千七、八百年历史,其时是否出现铅钱,且为正铸钱之形,不免令人生疑。
众所周知,有载我国官铸流通铅钱应以五代十国时期闽王审知在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所祷铅质“开元通宝”小平钱为最早。而五代十国时期,据三国吴时期已然相隔六百多年。之前,愚在猎获此钱之时,亦曾困惑不已。如果本枚铅钱为实,则我国官铸铅钱的历史当前推六百多年,其意义不谓不大矣。故此,一番资料检索查询,欣然见文,述及西汉铅钱。
该文《宁夏盐池县出土西汉铅钱探索》见(《新疆钱币》2005年03期,张智超)。由于其文章篇幅较大,这里不便转载。只是大概引结论,其文通过细致分析考证,认为这批铅钱乃西汉所铸,并且极可能是当时认为的“锡母钱”,而所谓“锡母”钱,最早记述又是南宋章如愚撰《山堂考察》一书。因此,不管宁夏这批西汉铅钱是否所谓“锡母”(西汉时,铸钱皆为范铸),然,其乃西汉所铸,是有相当道理的。我们也可以说是以范铸的铅质试样钱。由此,我们便可以看出,这枚大泉当千铅钱的存世,便非空穴来风了。当然,铅早在汉之前就已经出现,并广泛使用在金属铸品中(或单独使用,或与其它金属合金等),此也有记载,不再详述。当然,我们也可以检索见到有东汉“半两”铅钱面世,似乎都可有所证明。
总而言之,根据上述一些参考资料,结合本品情况多方面综合来看,本“大泉当千铅钱”,铸于三国吴时期,至少可以说其可能性极大。愚见以为,以其铸造时期和品相来看,其最大可能是铅质试范钱。而由于某种特殊原因,其遗存入土后,于特定环境中得以善存,以至于其品相保存非常好。而有关本品,以愚眼界所及,也可以从此大泉当千铅钱至今未曾见有它品展示或文论提及,恐为仅见这一点来加以某种旁证矣。因此,本品实物无论是针对泉史研究的学术价值,还是针对收藏价值而言,其不小的意义均是显而易见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