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视野下的中国近现代史-《四大战略》(19)
(2013-04-18 08:14:15)
标签:
曹恩硕大国战略国家战略军事 |
分类: 战略史论著 |
军事建设
“中国军队的训练主要是由一片花里胡哨的旗子遥相挥舞,每个人都凭着想像做动作,似乎在短兵相接。在这种训练制度下,军官们无知并不重要。在危险临近时,士兵从未想过会见到一个军官,后者在这一点上也不会使他们失望。但在外国的训练制度下,一个军官亲临现场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个指挥员想教会士兵外国战术,但他又不努力学习最简单的口令,那就会造成混乱。”②
湘军的军纪有时更像是设计用来维持其战斗力而非约束军队本身,曾国藩发现他有时不得不放纵他的军队抢掠以便通过军队的自我财富满足来维持其作战的积极性。结果太平天国运动一被镇压下来,曾国藩就主动地大规模裁减湘军,事实上他这样做的先例是他在1859 年就解散了刚刚组建起来却难以操控的一支勇军,曾国藩也时常感受到他的湘军军官与士兵们没有那种为国尽忠的军人荣誉感,而更多地是为了个人的名利仕途而打仗。
尽管腐败蜕化,然而八旗兵与绿营兵却始终在北京政府的因有概念中发挥关最后一道安全屏障的作用,而且这种安全屏障作用更多地是心理上的。清朝统治者既然不想放弃他们的统治力量标签,而汉族新兴集团又乐于为皇帝效劳,那么就让他们的汉人新军来表现他们对于朝廷的忠诚吧。
新疆行省的设立
左宗裳于1877年7月就已经上奏清廷在新疆设置行省,因为这样做便可以加强新疆在西北地区的地理-政治重要性从而能够有效地防范俄国的进一步渗透,然而直到1884年即在左宗裳结束西北远征的第八年,清廷才正式任命刘锦裳为新疆第一任巡抚。
伊犁
清廷于1878年7月委派崇厚为特命赴俄全权大使同俄国交涉归还伊犁问题,然而俄国人却哄骗他签订《里瓦几亚条约》在名义上归还伊犁,但俄国却想趁此使清廷同意割让伊犁以南和以西的土地并且索取500万卢布赔款以及在新疆、内蒙自由通商的权利。
清廷对此极为不满,换上曾纪泽出使俄国重新商订条约,曾纪泽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俄国必须归还伊犁及周边被侵占的土地,但同时又不吝啬以赔款作为交换条件,结果是赔款增加到900万卢布,而挽回了伊犁及周边约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清廷对于曾纪泽的谈判结果相当满意,无论是当时的帝国官员及西方的政界人士都称赞这次谈判为中国的外交胜利,然而俄国却依然保持着对于新疆地区的贸易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