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战略定义
(2011-02-14 19:53:09)
标签:
军事 |
分类: 战略杂谈 |
人们常常给国家战略下这样的定义:为达成一定战略目标而综合运用一国的全部人力、物力及财力资源的艺术或方略。这其实是在有意或无意地将战略目标与战略本身隔离开来。这种定义常常使人觉得战略的意义似乎只在于综合运用或者更接近于战略途径,而事实上,战略是战略目标、战略主体及战略途径三者所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而将国家战略视作为一种艺术或方略,又显然是不了解战略的属性所致,前边已经论述过,国家战略的实行是以具备最高行动指南的总政策身份进行的。国家战略并不是什么艺术,而只不过是一种看起来比较特殊的政策,而且将国家战略视作为艺术或方略,则正如之前所论述的那样,是错把战术层次的策略或艺术混同于战略了。人们太过关注于对于国力的使用而常常忽视了国力的提升也同属于重大的战略问题,以此为出发点所得出的战略概念也大都是以如何有效地使用国力为主线的谋略思维。
因此说,这种定义的最大缺陷是将国家战略仅仅视作为是对一个国家物质资源运用的低级战术层面,而事实上,国家战略不仅要运用一个国家的物质资源、更要运用在物质资源基础上所形成的国力以及直接引导对于国力使用的行动策略。
如果将国家战略定义为对于一系列政策的整体运用过程,则显然是只看到了国家战略的一个面,而大战略本身应当是一个立体化的整体,而对于一系列政策的整体运用,则显然只是停留在对于国家行动策略这一战术性层面,因而是不全面的。
诚如克劳塞维茨所言,则战略被理解为这样一种状态,即在击剑比赛中,如何使用手足的剑击败对手即为战略,而不必关心手中的剑到底是什么样的,然而,如何使用剑击败对手,显然是属于剑术或者说是技术性问题,是战术层面,而战术显然是不能等同于战略的。
战略是相关主体在一定时期内的总目标及与之相适应的行动方针的整体。在这里,战略是是包含战略主体、战略目标与战略途径的三位一体式定义,而国家战略也同样如此,即国家战略是包含着国家(主体)、战略目标与行动方针(属政策范畴)在内的三位一体式的定义:国家战略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总目标及与之相适应的行动政策的整体。
战略的第一属性是战略本身所固有的属性,第二属性则是战略主体赋予它的属性,第三属性是由战略主体赋予它的属性所衍生出来的属性。而国家战略也同样如此,概而言之,国家战略具备三重属性:第一重即为总体性、连续性与一致性;第二重为国家主体的属性政治性;第三重则为由政治性所衍生出来的政策性。
战略是对于主体所具备的物质构成、在物质构成基础上所形成的力量,以及主体行动策略三者的整体运用过程,而国家战略则相应地是对于国基、国力及国势三方面的整体运用过程。
第一部分,我们得出结论说战略是由战略主体、战略目标与战略途径这三者所构成的整体;第二部分,我们得出结论说国家战略是国策中的国策,是一种总政策;第三部分,我们得出结论说国家战略之成败是由国基、国力与国势这三方面所共同决定的,由此,结合国家战略的基本构成、属性及运用过程,可以给国家战略下一个比较精确的立体式定义:国家战略(或大战略)即是国家综合应用国基、国力、国势继而达成战略目标之全过程的总政策。
两个例子
中国关于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年规划不能称之为国家战略,因为战略的定义严格规定了它的总揽全局的特性——即整个国家的行为状态,而这种五年规划则显然是仅仅限于经济方面的,所以,即便是五年规划有着明确的目标,也并不能归属于国家战略。
日本在二战中实行的征服世界的政策是一种国家战略,日本人最早在19世纪60年代提出征服世界的想法,而后又将这种想法引入政策之中而作战略方面的规划,尔后又逐渐将这咱征服战略上升为国策,最后,日本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在整体上调动和使用它所掌控的一切国基、国力及国势而进行侵略战争,期求达成已经设定的征服目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