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童喜喜是在我家纵横同学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吧,现在纵横同学已经是高中生啦。
童喜喜的头衔很多,我不一一赘述,当年的作品对我们影响最大的的是《影之翼》。因为要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参观,所以事先读了这本书,让孩子对战争,仇恨……有了更多的看法想法。
我依然还记得纵横在纪念馆门口说的三句话:弱小就会被人欺辱。我要努力变得更强大。而且还要和更多的人一起变得强大。当年还不到十岁。
再读到童喜喜的作品,已经是近十年后的今天了。
我拿到了《我们的一年级》,想着也许是本可爱快乐的书,因为是注音版,想着是适合刚刚入学的孩子们读了。在地铁上一口气没读完,原因是我已经热泪盈眶,视线模糊了。当我读到一半的时候,《不敢戴红领巾》深深被打动了。不是我矫情,我说给大家听听看。
10月13日是建队日,31位孩子中只有十人可以戴上红领巾。田多米不想戴,害怕“烈士鲜血染成的”,其他孩子立刻给她普及了这只是象征意义。对于这种只有部分孩子能得到的东西,我以前一直很不以为然,觉得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都应该得到,只给部分孩子,很容易让另一部分孩子心灵受伤。再后来,我能接受这种分批入队的方式了,那是觉得,需要让孩子们明白,很多事情或者结果需要你自己努力去争取才能得到的,这样才能更珍惜,才能让孩子体验到努力的成功感觉,为将来努力去尝试提供成功经验。看童喜喜这本书里的方老师,捧着每人一条红领巾来到班级里,却并不单纯每个孩子发一条,而是告诉孩子们:“你们都是好孩子,都应该带上红领巾,但要分正式队员(十名)和预备队员(21名),让正式队员为2位预备队员带上红领巾,结成小组,一起进步。”一个月后,21名预备队员以优秀的表现通通成为了正式队员。我就止不住鼻子酸要落泪。孩子刚刚入学,真心都是好孩子,虽然有些孩子做得并不出色优秀,但都在努力学习成长。单纯不给戴红领巾,给这些孩子打击非常非常大,他们会觉得自己不好,会失去信心,甚至会受伤,对孩子一生影响都很大,虽然这事在成人眼里也许不算啥大事,很快过去,总会带上红领巾的,但对于孩子,就是天大的大事,也许不说出来,但伤害依然存在着。但像我最初这样认为的做法,为了保护孩子不受伤,每人一条,其实也一样不合适,不努力,不用争取,唾手可得,红领巾就毫无意义价值了。书里方老师的做法,既给孩子们树立了榜样,又给孩子们努力的机会去自己积极争取,让每一块红领巾都真正发挥作用。最后的结果是所有的孩子都非常努力,凭自己的出色表现赢得红领巾。忍不住为方老师喝彩,这样的做法真的太有智慧了。这样的智慧是建立在真正爱孩子们的基础上,真正为孩子们的成长着想的智慧。有这样爱孩子又有智慧的老师,真心是孩子们的福气。如果天下的老师都能这样去面对孩子们,何愁所有的孩子都不成为好孩子呢?!
感动我的细节还有很多,《我想天天不高兴》,方老师做了心情树和心情树叶,老师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让孩子在挂心情树叶的时候自己去试验去探索尝试,给孩子们成长的机会,而不是包办代替,所有的话说在前头(这样的老师一定很忙很累,事无巨细啥都插手,生怕孩子们做不好),事实上,只要我们给孩子们机会,孩子们一定会给我们惊喜。
最后,孩子们真的都心甘情愿地挂上了好心情的绿树叶啦,真好,为孩子们骄傲!还有最后,用感冒传染,带出来了心愿传染,让全班孩子的心愿在心愿盒子里传染,让所有的孩子都可以越来越好,真是个拍案叫绝的点子。
忍不住要夸夸作者童喜喜,夸夸这本书里的方老师,夸夸这本书。方老师的妙招,画小鸡示弱,让不说话的孩子当木头人冠军发表获奖感言……
点点滴滴都让读者感受到这些用心有智慧的老师对孩子们的爱护引导,我的心愿是愿天下的孩子们都可以在方老师们的教导下成长,我的心愿会传染给你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