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我绝对不吃番茄
我绝对不吃番茄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286
  • 关注人气:36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树叶,黄树叶》

(2017-11-04 20:29:40)
标签:

故事妈妈

绘本

教育

文化

育儿

分类: 番茄爱学习
       知道糖枫树是在很多年前,那时候偶尔得到了一罐枫糖,知道了这是一种树分泌的汁液来熬制糖。平常我们吃的白糖、红糖和冰糖等主要是用甘蔗、甜菜熬制,在浙江甘蔗、甜菜都大量种植,我还见过用简易石器熬甘蔗糖,还吃过外面裹满红糖的甘蔗,估计吃过的人不多吧,在小时候物质并不丰富的日子里甜蜜的快乐一直延续很久,甜菜其实我一点都不喜欢,爸爸曾经种在空地里,然后收获无数无数的甜菜让我挠头,我一点都不想吃,虽然甜菜熬的糖很甜,可是甜菜实在不让我喜欢。到了见到枫糖,才了解原来树汁液也可以熬糖,对这种树充满了好奇。
       在北美温带地区的林木中,有一类能分泌糖液的糖槭树,俗称枫树,其中以加拿大最为著名。加拿大素有“枫叶之国”的美誉。长期以来,加拿大人民对枫叶有着深厚的感情,把枫叶作为国徽,国旗正中绘有一片红色枫叶,国树为枫树。那为啥我们的枫树不产糖呢?
     原来理论上所有枫树都可以出糖浆,但是必须经长时间的严寒气候后到了春天的时候树干就可以分泌出一种黏液,此黏液含糖分经过加工就是枫树糖浆。糖枫树或硬枫(hard maple)树桨里含糖量更多一点。国内的大概是红枫或银枫(soft maple)树桨里含糖较少。
       研究完枫树,对加拿大的枫树,还有糖枫树更是念念不忘,及至少年时,读到唐诗人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更对枫树有了别样的情感,这种会从绿色到黄色,再到红色树叶的树,爱到不得了。枫之美得到人们的共识,在各地园林风景中栽培的枫树也较普遍。每到秋季,收集几片红色黄色的枫叶夹这书里,更是常事。
       枫树还有吸引我的在于翅果,通常浙江一带的枫树翅果嫩时紫红色,成熟时淡棕黄色;小坚果球形,直径7毫米,脉纹显著;翅与小坚果共长2-2.5厘米,宽1厘米,张开成钝角。像一只只蝴蝶,也是让人爱不释手。不过城市里并没有太多的地方可以供大家种树,于是,枫树这种令人赏心悦目的植物也只能去特定的地方才能见到了。
      说了这么多我喜欢的枫树,我们来看看一本特别的介绍自己的一棵糖枫树的书,凯迪克奖得主、色彩大师洛伊丝•艾勒特的创意拼贴图画书《红树叶,黄树叶》。
       洛伊丝•艾勒特:美国著名图画书作家,1934年出生于一个手工爱好者之家。她被称为色彩大师,风格独树一帜,擅长创作大胆的拼贴图画书。她不断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和能量,总能挖掘平常事物中的无限惊喜,彩纸、树叶、布条,甚至废旧物品,到她手中都成了拼贴的素材。因此,她的作品往往颜色鲜艳,并体现出大自然的神奇。她出版了多本优秀的图画书,其中,《神奇变变变动物园》获1990年凯迪克银奖。2003年,美国密尔沃基艺术博物馆以“洛伊丝•艾勒特的手工书——艺术的儿童书籍”为题展出了她的作品。
       书封面的红树叶中夹着黄树叶, 浓烈的红黄色立刻抓住了我。
《红树叶,黄树叶》
打开扉页,满页面的黄树叶中一片镂空的透出红色的枫叶,立刻打动了我急忙看下去。
《红树叶,黄树叶》

翻开书名页的时候,变成镂空透出的是黄色枫叶,满页是红色枫叶,这种精巧设计暗合书名《红树叶,黄树叶》,真是高明。
《红树叶,黄树叶》

       故事的开头就是一片具有纪念意义的绿色枫叶,向读者展示无论红树叶,黄树叶都是从绿树叶开始的。
《红树叶,黄树叶》

第二页也是我非常喜欢的枫树种子,蝶形翘翅果,嫩绿嫩黄衬着灰色的树皮,惹人喜爱。
《红树叶,黄树叶》

故事的内容不用我多说,想来大家也大致可以猜到,从翅果开始,到一棵树种这院子里,等待着树叶从绿色走到黄色红色。书最后介绍了糖枫树的结构以及种树的技术。圆满周到。我想每位读者都能从书里找到自己想要的部分。
       书里说,如果能一直待在树林里,我想我的树一定会很高兴。但是,树被带走了。作者似乎觉得树有些不高兴来到树林外的地方,于此我有些不同的想法。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对于树来说,如果他会说话,他会说出他的选择吗?树林里纵然有许多伙伴,但去了其他地方也一样会有各种伙伴,树伙伴不说,也一样会有各种小动物(蚯蚓也好,鸟雀也好)的陪伴,甚至还能成为一个孩子的树,陪着孩子走过春夏秋冬,陪着孩子走过幼年童年少年,直至成年。这对树来说也不见得是坏事吧。人生的各种选择或者际遇,也没有好坏对错之分,我们也许并不需要去同情或者替树难过,也许树更享受他这样的日子呢?!
      树被我们依恋着,照顾着,甚至热爱着,也许就是最好的家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