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错了?》

(2017-02-27 00:38:16)
标签:

故事妈妈

绘本

教育

文化

育儿

分类: 番茄爱学习

《错了?》是广西师大出版社魔法象图画书王国推出的作品之一。八个镜片的眼镜、一条裤腿的长裤、几十只特别小的鞋子、长得惊人的靴子、两个分叉的手套,长长的口罩、身子长长长长的T恤……这些好像都错了。可是,真的错了吗?看似与众不同的日常用品,放在我们常见的东西中间,显得格格不入,甚至被判断为错误。但是,用在蜘蛛、海马、毛毛虫、鸵鸟、螃蟹、鳄鱼、龙等动物身上,一点儿也没有错!

 

    究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呢?我们的对错到底是否有一个标准呢?是否需要来评判呢?我想在这里最好的诠释是,凡事无绝对。

 

    绝对的对,绝对的错,都是不存在的,任何的对错判断都是有条件的,只是这个条件是什么?人们通常判断对错的时候,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判断标准和条件,因为才有了对错之分。这样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我们在什么样的语境下可以来判断对错,或者说,在判断的时候,是否需要在意对错呢?这些标准是否重要呢?甚至对错是否重要呢?

 

   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特别是在对待孩子成长的时候,对错真的很重要吗?成长就是一个不断的试错过程,没有尝试就没有比较,没有比较就无法去判断对错。我们的如果简单地错判断,又会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呢?孩子都是在错误中学习,当我们刚刚开始学习一种新的内容或者新的技能的时候,开始并不能熟练掌握,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不断修正,最后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个时候,也许犯错才是最重要的,这些错了的经验是最宝贵的财富。单纯只为了追求结果的正确,而忽略了错了的过程,无疑是遗憾而可惜的事情。所以,我们是在不断比较对和错中去学习和成长的。对错的比较不是为了比赛,为了判断谁更优秀,而是为了不断地成长。当我们清晰地知道我们的目的的时候,那么无论是对了,还是错了,都没有这么纠结。而是会像作者最后说的那样,感谢父母的包容,在他小的时候,给他机会,而没有简单粗暴地给予对错的评判。

 

    这让我想起一个画画的故事,一群孩子对这讲台上的一个杨桃画画,大家的眼里杨桃的形状不是五角星的,但某个孩子的座位上看到的就是一个五角星,无论是画成杨桃还是画成五角星都没有对错,而只是角度不同的结果。如果单纯不分青红皂白地判断对错,只会造成伤害,而对孩子的正确认知于事无补。

 

    《错了?》这本书,我想也是提醒我们,在不同的时候,或者不同的动物身上,看起来是荒诞的东西,却是那么的自然和正常,毛毛虫这么多脚,不就得穿这么多只小鞋子才够吗?蜘蛛有八只眼睛,他如果要带眼镜的话不就得带8个镜片的眼镜嘛!一点都不错。如果一味地不根据实情要求一致的话,两个镜片的通常眼镜就不适合蜘蛛带,而两只的小鞋子也不够毛毛虫穿。所以,在这些时候,我们通常惯用的判断反而是错的。

 

    那到底我们是否需要判断对错呢?对和错这两个字的标准就要看你是站在哪个角度的。你站的角度不同,肯定得到的答案也就不一样。因而,我们不能武断地下结论判断对错,而是要根据具体的情况作出相应的判断。大多数时候,对错也不需要绝对地判断,主观的想法很容易有偏差或者片面,很多事情本身没有对错之分,也没有可比性,我们无需判断,允许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百花齐放,这是一个多元的世界。

 

   《错了?》这本书的故事讲述角度,给孩子们和家长们都能带来启示,让我们在看法问题的时候,有不同的角度,更容易去理解和接纳别人的意见和做法,求同存异,而不是一味苛求对错,一言堂。这样的角度无疑在思维方式和角度上能给我们很好的启发。

 

    阅读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有独立的思考判断能力,我们的思考角度也是需要学习的,《错了?》一书非常好的机会,让我们打开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看待对错,原来对与错,是那么不简单,却又是那么的简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