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师的苹果-质量的神奇故事》这是一本原创图画书。故事是这样的:
从前,有一个北风前面的国家,北风吹起时,人们就像鹅毛一样在天上飘。直到有一天,有个魔术师来到这里,他变出了一个……苹果。人们的生活第一次有了质量,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从人文角度,这是一个告诉孩子怎样才能让生活变得有“质量”的故事。从科学角度,符合当下关于质量起源的科学假说。图画中藏有一条暗线:故事开始在天上飘来飘去的各个人物,最终都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踏实行走在大地上,过上了有“质量”的生活。
既然是原创故事,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文字作者和绘画作者吧:
常立,复旦大学文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师,副教授,儿童文化研究院研究生导师。为彭懿《妖怪山》《巴夭人的孩子》等撰写书评。翻译了多部绘本作品,如《一条聪明的鱼》《想象有一天》等。目前主要精力在于绘本创作。
王登科,吉林大学历史学博士。2000—2001年赴日本京都教育大学东洋史学部,师从著名汉学家、书法理论家杉村邦彦先生做高级访问学者,从事中日近代书法交流史的研究。2009年9月,再入著名鉴赏家、画家吴悦石先生门下,学习国画。曾任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书法专业的客座教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荣宝斋《艺术品》杂志总编。王登科形容自己是一位对童年世界恋恋不舍,对旧时光充满眷恋,饱有“诗和远方”的文化学者。
这本图画书是神奇故事系列(3册)书中的一本,另外2本的书名是:《变来变去的小爬虫·龙的神奇故事》和《好买卖·货币的神奇故事》。这3本书都是同一位作者和绘者。书都很有趣,用故事来说明一个传说和货币的产生,甚至到“质量”这一个科学起源。说到“质量”,我想都绕不开一位特别的人,就是著名的数学家、科学家和哲学家--伊萨克·牛顿爵士。
先来八卦下牛顿哈,据说,牛顿爵士在科学圈里很有权势,被女王封了爵位成了贵族,人称牛爵爷,官至皇家造币局局长兼皇家学会会长。如果阿尔伯特没有辞了以色列总统的话和他有一拼。说他有权势并不仅是官大,主要还是贡献大。如果17世纪就有诺贝尔奖的话,牛顿爵士至少能连续垄断4届物理学奖(分光计;力学体系的构建;反射望远镜;万有引力),同时为了表彰他在炼金方面的造诣,再来一届化学奖。而且他鼓捣出了流数术,所以菲尔兹数学奖也要给他。要知道,他的这些发现基本都是在26岁以前获得的,30岁以后牛顿就开始不“正事”了,成天琢磨上帝和炼金,以及和莱布尼茨斗争,顺手做的是把以前的发现整理成书。所以你能想象到他在当时的欧洲是如何的一呼万应,敢跟他叫板的只有莱布尼茨和大主教贝克莱。牛爵爷死的时候,全英国的贵族以给他扶柩为荣,全欧洲的名流蜂拥伦敦。据说来自法国的文科生伏尔泰在国葬现场大受刺激,回去就写了首诗,嫉妒之情溢于言表。哈哈。
八卦结束再说回这本《魔术师的苹果-质量的神奇故事》这里单纯说质量的故事,其实我以为并不十分准确,也许说是重力或者是万有引力的神奇故事更确切。质量(mass)是量度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在这里我觉得质量做这个解释。)质量分为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自然界中的任何物质既有惯性质量又有引力质量。而重力呢?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通过重力确定的质量称为重力质量。吸引魔术师还有吃过苹果的人站在地上的原因是一种力量,一种牵挂,一种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力量,而不是人或者凤篱本身的质量。质量来自物体本身。而重力或者万有引力却是互相之间的吸引力。(重力不完全等于万有引力,这是因为物体随地球自转,需要有一部分万有引力来提供向心力。)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我们本身的存在具有意义和价值以外,重要的是我们之间,我们和这个世界的每一件事物之间的作用力或者吸引力,才让这个世界丰富多彩精彩纷呈。才不会单调,孤独,各自为政,因为我们之间的种种错综复杂的引力关系,才变得不可思议的奇妙。
所以私下以为,如果是说万有引力的故事更让人有无限的想象空间。这只是一家之谈,不足为据。呵呵。
再说回故事本身,让我特别喜欢的是故事最后。故事前面说人们因为吃了魔术师的苹果,让大家重新回到地面上,脚踏实地地生活,在最后,有一位孩子,看着北风努力吹落树叶,他多年后,会成为一个想飞的魔术师。随心所欲地飞到想去的地方,去送苹果给所爱的人。比较故事前后的飞翔,看起来一样是飞翔,但却那么的不同。前面的飞翔不受自己的掌控,随波逐流,随风飘荡,后面的飞翔,是自己掌控的,想去哪里去哪里。这有非常不同意义。人类的进步在于可以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和发展。故事的精彩和巧妙之处就落在此处。
最后,再来说说苹果,苹果真是一种神奇的水果,从亚当夏娃吃的,到牛顿砸到的,到本书里魔术师请大家吃的,都是苹果。苹果是智慧,是人们智慧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一个媒介。
这是一本有趣的原创绘本,有机会读一读,也许你有更多不同的想法和看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