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事妈妈进校园之--家委会工作中如何推广阅读

(2016-04-01 08:41:52)
标签:

故事妈妈

育儿

教育

分类: 故事妈妈成长路
       三叶草故事家族开展故事妈妈培训已经有7年的历史了,这期间有数百名故事妈妈走进学校,走进课堂给孩子们带去了一个又一个的好故事,一本又一本的好书。很多孩子看见故事妈妈们出现在班级门口的时候,通常第一句话是,阿姨,我们又可以听故事啦!或者说,阿姨,你都好久没有来讲故事啦!(其实只隔了一周)我想这些孩子们的期盼,会是故事妈妈们坚持下去最大的动力。因为付出得多,故事妈妈们自然会成长家长群体里的阅读的引领者,平时推荐书也好,推广阅读理念也好,或者是小范围团购个书都是大家经常做的事情。那我们要不要加入家委会呢?
       这个问题,有不少故事妈妈曾经和我有一些交流,今天把这个话题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学校和班级如何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今天是《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开始实施的日子,标志着深圳已进入全民阅读工作依法促进的阶段,也是深圳彰显“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的典范作用的具体体现。昨天下午,我接到了深圳市南山第二实验学校的首届校级家委会的聘书。值得大书一笔以此纪念。
故事妈妈进校园之--家委会工作中如何推广阅读

       这对故事妈妈们在校园内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有很大的意义。最初之前的阅读推广活动,故事妈妈们通常在每个班级举办,如果有活跃故事爸爸妈妈的班级,当然是非常幸运,但并不是每个班级都有合适的故事爸爸妈妈存在,这些班级的阅读活动,也许就没有太多开展,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养成也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困难。我们如果在校级建立故事妈妈义工体系,让故事妈妈进课堂的优良传统得到很好的延续与发展,那么,就会看到更多的书香校园。而故事妈妈们也不再是单打独斗,各自奋战啦。团队的力量我想大家都明白。依托学校和老师的支持和帮助,故事妈妈团队将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发展。
       当选家委会工作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学校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家庭是学校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这些都表明教育前进的脚步正急切地召唤拓宽教育途径,实现家校共育。家委会要做的工作是,让家长更多的了解学校,并能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协调了解家长的需求并及时作出解释工作,用自己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进行现身说法,带动家长共同进步。挖掘提供家长资源宝库,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从生活中学习,从实践中学习。作为一个故事妈妈,亲子阅读和儿童阅读的践行者和推广者,故事妈妈在家委会工作中可以做的工作很多。
    首先,可以组建故事妈妈团队,南二实的故事妈妈团组建已经有2年啦,期间有很多的故事妈妈走进课堂,开展了多场形式各异的班级故事会读书会,从1-6年级全校共读一本书《我喜欢书》开始,全校各个班级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故事会读书会。有些故事妈妈坚持6年来一直到班级开展故事会。2015年新生的故事妈妈团队在学校和老师的支持下更有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故事爸爸妈妈近百人,轮流带故事进课堂,帮孩子们选书,买书,漂流书,更让每个孩子坚持每周带故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故事爸爸妈妈们每月坚持学习,开展新书品读会,讨论分析阅读心得,还将一起研习儿童阅读的理论书籍,提供自身的各项能力。这些经验的积累将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对以后新进学校的家长有榜样作用和指导意义。
    故事妈妈还可以坚持把好书带给孩子们,不光是讲故事,平时推荐书,推荐阅读方式也是故事妈妈们经常做的工作,三叶草每年的百本好书进百家社区的“好书榜巡展”活动,在南山第二实验学校故事妈妈们努力下,每年开展得非常好,故事妈妈们付出了很多努力,把好书一本一本带到孩子们面前,讲着,读着,种下一粒一粒阅读的种子,这些都讲为孩子们的成长奠基。
     最后故事妈妈们带进校园,带到孩子们家长们中间的,不光只有阅读,通过亲子阅读传递的是亲子陪伴,亲子沟通的理念,故事知道怎么办,通过阅读,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只有让孩子成为合作者,才能一起成长。
    故事也好,阅读也好,只是媒介,家委会工作不为名利,有的是一颗公益的心,为大家服务的心,真诚地和大家在一起,勇敢面对各种挑战,家校共育给孩子一个和谐成长空间。
    故事妈妈可以做的很多很多,让我们一起,走在路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