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94只风筝》

(2016-02-29 11:32:39)
标签:

故事妈妈

分类: 番茄爱学习
选《第94只风筝》来读,是因为作者麦克·莫波格。
《第94只风筝》
这个名字也许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但说起《战马》估计知道的人就更多了。他就是《战马》的作者。
《第94只风筝》
迈克尔·莫波格,生于1943年,在伦敦大学学习英文与法文后,便开始小学的教职生涯,在每天跟孩子说故事的例行活动中,他发掘了自己的另一项才艺--说故事。30岁时出版第一本书。1976的他和妻子克莱儿一起成立慈善事业“城市儿童农场”,目前在英国有三处这样的地方,它们让城市的孩子有机会和动植物一起生活,以启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喜爱,并从中学得如何与自然共处。
有这样理念的作者,写出来的书一定也是会被大家喜欢的。以前读过一些城市社出版的他的作品也是挺喜欢的,这次的作品似乎更容易读,篇幅不长,即便是2-3年级的孩子都能轻松驾驭。这本书只有25000字,估计1个小时读完也是可以的,外出的时候带在身边,不重也不厚,读起来刚刚好,大家不妨考虑下。
再说到书本身,介绍是这么说的:一个关于希望胜过一切的故事。让风筝凌空翱翔,飞越隔离希望与和平的高墙。这是一个关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高墙的故事,对于高墙,我们第一个想法也许是长城,再来就是柏林墙......其实,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一样也有高墙。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恩怨由来已久,大约在2900前,.“巴勒斯坦”这片地区,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国和巴勒斯坦政权,是犹太人的国家。后来犹太人国家被灭了,犹太人就流浪时间各地。2000多年来,“巴勒斯坦”这片地区逐渐居住满了阿拉伯人,他们把自己叫做巴勒斯坦。再后来犹太复国主义者认为自己应该有片土地建立国家,于是他们选中了自己的老祖先建国的地方,即“巴勒斯坦”地区。二战后,联合国形成了决议。该决议把部分的土地划给犹太人建国。于是全世界的犹太人源源不断的涌入“巴勒斯坦”地区。阿拉伯人当然不愿意自己的土地被划掉一大部分给犹太人建国,于是就出现了抵抗组织,就是阿拉法特领导那个。于是后来出现了好几次的中东战争;据说当时还有另外一个方案,即把非洲乌干达附近的一块土地划给犹太人建国。但是复国主义者依据圣经和历史上的说法,认为“巴勒斯坦”地区是上帝赐给犹太人的,所以分割该地区。
这种恩怨,对生活在该地区的人,影响是多么巨大,无论成人还是孩子。

那堵墙。
《第94只风筝》书是以BBC中东新闻记者马克斯和巴勒斯坦孩子赛德来交叉叙述的。马克斯因工作需要,再一次来到了巴勒斯坦,他了解当地人的苦难,他认为自己的职责是帮助人们弄清楚为什么有现在的冲突,为什么冲突不会消失,他还想展现这些个体的生存状况,想不带偏见地去看待这个现实,他内心始终保留着一丝希望。
他来到了一个以色列人定居点的外面,在隔离墙不远的地方遇到了放羊的赛德,于是故事展开了。通过两个人交替的叙述,我们慢慢了解了发生在赛德身上的风筝事件。
赛德的爸爸很久以前就被以色列人关进了拘留营,已经久到赛德都不记得爸爸的样子了。他和哥哥穆罕默德一起跟着亚瑟叔叔(族长)长大。哥哥在赛德眼中是一个和父亲一样的角色,赛德崇拜这个种地、养羊都是好手的哥哥。而他最喜欢的是和哥哥一起放风筝。“小老弟,每次我放飞风筝,就像是自己在天上飞,……地上的一切都跟我不相干了,风把我带到我想去的地方,没人能拦住我。士兵们不能,哨卡、坦克也不能。”这是哥哥默罕默德告诉弟弟的。这么亲密的哥哥,确在一次风筝时惨遭射杀。这对赛德来说,是多么沉重的打击,从那一天起,赛德失语了,两年来讲不了一句话。但赛德坚持做的一件事就是去做风筝和放风筝,他做的每一个风筝上都写上了“和平”两个字。在风筝放到墙那边时,他就会扯断风筝线,让风筝飘到以色列人的定居点。他相信有一天,墙那边的人会把这些风筝放回来,然后所有的事情都能好起来,希望和平终将到来。
一直做着风筝,不知道何时会有结果,终于,等到了第94只风筝,记者马克斯正好见证了这一时刻。坐在轮椅上被巴勒斯坦人攻击致残的以色列小姑娘和定居点的以色列小孩们把风筝放飞起来,风筝上同样写着“和平”,他们用同样的方式让这些风筝落到了高墙这边。高墙两边洋溢着孩子们的笑声。马克斯激动地忘了拍下这做梦也想不到的画面。
“这些欢笑的共鸣会越来越强大,终有一天,这堵高墙会跟其他高墙一样轰然倒塌。不需要曾经摧毁耶利哥城墙的号角声,只需要孩子们的欢笑声。”这是马克斯的美好愿望,我想也是迈克尔·莫波格先生的美好愿望,也是所有热爱和平的人的美好愿望。
书里的赛德终于在所有的风筝飞回来的时候开口说话了,他知道和平不仅是他的梦想,也是轮椅姑娘的梦想,也是大家的梦想,更是他哥哥的梦想,他对着天空告诉哥哥:默罕默德,你看到这一切了么?风筝在飞呀!
是的,风筝会穿越障碍,会飞回来,和平也一定会回来的!
这种题材的故事多半是哀伤,沉痛的故事,但和所有的少年小说一样充满了希望,这就是最重要要传递给孩子们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恩怨,冲突,高墙,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家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去了解和探讨,种族和国家到底是什么?和平意味着什么?坚持和放弃的到底是信念还是别的东西?我想大家可以讨论的话题一定很多很多,是非恩怨总有了结的时候,需要的是智慧和宽容。我想孩子们一定有自己的看法。
这本书,可以做故事会,也可以在家和孩子一起共读,我想话题可以一直一直延续下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