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如何说孩子才会说,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认证师培训班学习,有幸和一群熟人一起,其中我们熟悉的一位是叶子,我认识叶子已经很久了,久到可以追溯到三叶草刚刚成立之初,甚至更早。为什么我非要来写写叶子的故事呢?缘起今天培训课堂上乐言爸的一个问题。
我们在讨论替代惩罚的方法时,提到了底线问题,通常在三叶草群体里较为流行的说法是,底线有三条:不伤己,不伤人,不损坏环境。一直以来我们以这些底线告知要求孩子,也这么要求自己。
在讨论中,乐言爸提到了龚江平老师涂鸦群里的一个讨论,除了这三条以外是否还有一些别的东西,比如上进心和进取心,当孩子们有所欠缺的时候,我们做家长的是否需要在背后推孩子一把,让他更努力向上,向前?
叶子分享了她的成长经历,多年以来,她一直被她妈妈推一把,然后努力地去够更上一个目标,当然她做得非常好,也很成功地完成了她妈妈的期待。问题是她心底里总觉得那是她妈妈的“一把”,那是她妈妈的期待,她当年为了她妈妈努力去达成了,但不觉得是她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她觉得只要做好自己认为好的就足够了,何必要做那么多呢?
叶子的这些想法,让我想起了我认识她一段时间以后的一些事情。
当年的叶子,是个强大的妈妈,陪伴孩子亲子阅读,自己阅读很多育儿书籍,在网上也跟我们有很多交流和互动,在三叶草的工作群里一直是一位活跃的妈妈,她的各项能力也是大家非常赞赏的,直到有一天,有关我们除了修炼自己之外是否需要顺带影响更多人的讨论中,我发现了我们的一些不同观点和看法。
在我的观念里一直认为,我看到,学到了一些好的东西,无论是好书还是好的理念,我都希望和大家分享,除了自己努力修炼成长之外,也可以有同伴一起成长,甚至能影响其他人,哪怕影响了多一个人去关注亲子阅读也值得高兴,因为我真心热爱,喜爱这些书和这些故事。也许我的修炼并不完美,我的表达和理念也不够完美,但不妨碍我分享我的喜爱和热情,分享我的真实感受,分享我的一点一滴的感悟和喜怒哀乐,让大家从我的经验或者教训中得到启发,哪怕不赞同,不同意我的想法看法也没有关系,我们可以探讨交流,目的是为了我们自己更好的成长,而且能引领孩子的成长。所以三叶草一直是乐于分享的群体。
而叶子以为,自己的成长最为重要,我不需要做更多,每个人做好自己已经足够了。这说得一点也没错,我们在做好自己的同时,其实也在影响着其他人,自觉不自觉都会,哪怕不是你主动做的分享。蝴蝶煽动一下翅膀都会引发一场海啸,更何况我们改变了自己,等于改变了这个世界。
三叶草最让我们引以为傲的是来去自由,我们欢迎每一个加入者,也同样支持每一个有不同想法的人想停下来或者去寻找别的途径道路。我们因为有共同的热爱走到一起,也希望大家是真心想要一路一起走。
叶子有一段时间似乎只修炼自己去了,当然她还是我们的朋友,依然一起交流,只是较少参与集体活动了。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现叶子的回归。
叶子的回归似乎和大e班级的故事会有关。大e上了小学了,他班级周围的孩子需要阅读,也需要阅读氛围,需要有义工家长的引领,叶子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引领人。从那一天起,我们又看到了叶子重新活跃在工作群里,她的状态似乎和前一阵子不同了。
很开心叶子又回来和我们一起工作,这一次叶子担任了更多自己站点之外的工作,她的回归是她自己觉得需要做得更多,而不是被大家要求,这样的工作状态让大家相处愉快。如果当年被迫做我们希望的叶子,也许让叶子不舒服,那么做现在真实的叶子让我们打心眼里喜欢和认同。虽然我们当年希望的叶子就是她现在的这个样子。但现在的叶子是她自己喜欢和要做的叶子,而不是因为被我们希望而做成的叶子。
自我成长的力量,可以支持我们一路向前走,这是原动力,不需要推一把,不需要让她跳起来去够到。而是她自己内心有源源不断的内驱力可以不断地向前向前。
这是多么不同的状态呀!我想每个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希望是有内驱力,可以努力向前的孩子,但是,这个成长的原动力要怎么让孩子发现,找到,甚至自我驾驭呢?
我还没有找到答案。
希望有机会看到叶子的想法,让我可以找到答案,也希望和大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