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黛拉和西蒙在巴黎》
放学了,阿黛拉接了弟弟西蒙一起回家。西蒙戴了帽子、手套,围了围巾,穿了毛衣、外套,背了书包和蜡笔,手里拿着几本书和一张画,他画的猫。他们路过了菜市场、公园、历史博物馆、街道、艺术博物馆,看了木偶表演、游行和杂技,吃了点心……这一路,西蒙身上的物品一件一件被弄丢了,阿黛拉很着急,回家无法跟妈妈交待。好心的人们发现了西蒙的东西都一一送到西蒙家里来。跟阿黛拉和西蒙一起逛了这么一大圈,你发现这些东西到底是丢在什么地方了吗?仔细找找,一定会很有收获!
最后,故事将揭示这些场景和人物还大有来头呢。另外,本书所附的阿黛拉和西蒙放学回家的路线图,来自于1907年由卡尔·贝德克出版的巴黎和欧洲旅游指南。

是要一个迷糊可爱的孩子,让他自由发展呢?还是刻意训练孩子让他精明强干呢?我有点不太确定。
很多孩子生来精明能干,不需要家长过多操心,能自己把自己打理得井井有条,有一位这样的孩子,家长自是受人羡慕。可是,这个也羡慕不来,孩子天生长成这样,咱只有敬仰的份了。
大部分孩子都是迷糊的吧。至少我看到了很多。家长的要求,在孩子小的时候,迷糊会被视为可爱,长大了迷糊也许是很多家长不能接受的事情,觉得孩子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承担责任。
在纵横开始上小学的时候,我就狠狠地做了一次坏妈妈,修理了纵横,为了让他长记性,保管好自己的东西,不丢三落四,为自己负责。现在想来,也不知道我做得对不对,好不好。
按说,孩子长大了,上小学了,就该要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纵横开始的时候,就丢三落四(之前训练不够),今天丢了铅笔,明天丢了橡皮,这样还罢了,小东西也不过分要求他,后来发展到严重的是丢了数学课本。这个可是个大事。于是我开始着急上火,觉得事态严重了,这样下去怎么得了?于是,开始我的修理计划,一边悄悄地帮他打听哪里有书卖,以便弥补,另一边开始着手修理纵横:天啊!这书可不是随便就能够拿到的,虽然这课本呀价格并不贵。但是,可不是你想要买就能买得到的。是义务教育发给每个孩子一本的,没有多余的书哦,因为这书是所有的人出钱给每个小朋友买的,大家可没多出这么多钱来再给你一本。我问过了,没有办法可以再拿到一本。
纵横开始着急了,那我上课怎么办呀?怎么办?我也没办法,你自己想看看可以怎么办呢?--嗯,跟同桌一起看一本书?可以呀,不过写作业的时候,你写在哪里呢?你又没有书。
--哎呀,好像不行哦,一本书也不能2个人写,那怎么办?我写在本子上?写本子上没有题目,老师不知道你写的是啥呀(忽悠他)。--哦,那我把题目也抄写一遍。嗯,估计只能这样了。那万一老师让回家做,你不是没有书可以看了?那我提前抄写好。也可以呀,不过你要抄写整本数学书哦。--啊?!这么多呀!我怎么抄写得完呀?!我很同情你,确实有点多,好厚一本哦。怎么办呢?--你能帮我抄写吗?不行哦,我的字老师认得出来,老师会问难道是你妈妈上学?你可以慢慢抄哈,每天抄几页。--唉声叹气!好吧。
于是,纵横开始做好了抄书的打算。他一直很纠结这事,因为第二天没书上课确实让他不方便。第三天中午放学回家,我远远看到小人怀里捧着啥,飞奔回家。进门就开心地说:妈妈,妈妈,快来看,我的书找到啦,快快来看呀。
呵呵,幸好事情有了个圆满的结局,我其实一直在纠结,难道让这个几乎不会写字的小人儿真的抄写完整本数学书吗?这个工程太浩大了,但是,我不这么做也不行,他如果不长记性,总丢三落四怎么办?毕竟会影响他以后的生活,这个是很无奈的事情。
在让纵横抄书的时候,他那样蔫头耷脑的样子,真的好可伶,眼睛里的泪水快要忍不住了,估计他心里也挺无助的,这么浩大的一个工程像一座山一样压着他,想想都替他难过。
看到书里的西蒙,我又忍不住想起纵横。
最后一幅画面是睡在床上的西蒙天真地问姐姐:“明天,你会去接我回家吗?”“当然。”听姐姐这么一说,西蒙安心地睡着了。我想那时的纵横,也一定和西蒙一样担心吧?可是,我没有像姐姐阿黛拉那样坚定地对他说:“当然。”而是任由他一个小小的肩膀自己去承担。
我不知道我做得好不好,为了让他成长,让他独立承担,有担当,必须付出一些代价,可是,我也总觉得似乎应该有更好的法子,而不是像我这样肆意“修理”他。我是不是该表现得更同情他一些?我不知道,我觉得那似乎也不够。
继续努力修炼,等我想清楚这个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