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经典言论全编·伦理旨要·孝弟》(1--5)
3.1 [原
文]有子曰:“其爲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二)
[译
文]
有若说:“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而又喜好冒犯上级的人,是很少的。不喜好冒犯上级,而喜好煽动叛乱的人,是从未有过的。君子致力于做人的根本,做人的根本确立了,正确的道德观念就産生了。孝敬父母,友爱兄长,这大概就是行仁的根本吧!”
[注
释]
有子:见2.1注。弟:通“悌”(tì剃),敬爱兄长。好(hào耗):喜好。鲜:(xin险):少。作乱:煽动叛乱。未之有也:是“未有之也”的倒装,从未有过。务:致力,从事。本:事物的根基,根本。道:人生观,世界观,此指正确的道德观念。其:副词,大概。与:通“欤”,疑问语气词。
3.2 [原
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爱衆,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六)
[译
文]
孔子说:“身爲弟子,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外面敬爱长上。谨慎而又诚实,博爱广大民衆,亲近仁德之人。做到这些之后还有余力,就应努力学习古代文献知识。”
[注
释]
弟子:指家中幼小的男子,亦指学生。弟:通“悌”(tì剃),敬爱兄长。此指敬爱社会上的年长者。信:诚实不欺。(fàn饭):通“泛”。文:书籍,此指古代文献。
3.3 [原
文]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学而》十一)
[译
文]
孔子说:“父亲在世,看他的志向,父亲死后,看他的行爲。如果长期不改变父亲的正当事业,可以说是尽到孝心了。”
[注
释]
其:代词,他,指儿子。没:通“殁”,死。三:多,不代表绝对数。三年:相当长时间。道:政治主张思想体系,此指父亲的正当事业。
3.4 [原
文]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爲政》五)
[译
文]
孟懿子问怎样孝敬父母,孔子说:“不要违礼。”樊迟给孔子赶车,孔子告诉樊迟说:“孟孙问我怎样孝敬父母,我答复他说不要违礼。”樊迟说:“你讲的是什麽意思?”孔子说:“父母在世,依礼奉养;父母死后,依礼殡葬,依礼祭祀。”
[注
释]
孟懿(yi亦)子:姓仲孙,名何忌,孟武伯之父,鲁国的大夫。“懿”是谥号。违:违逆,背离,此指违礼。樊迟:见1.5注。御:驾驭车马。孟孙:即孟懿子。
3.5 [原
文]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语·爲政》六)
[译
文]
孟武伯问怎样孝敬父母,孔子说:“对于父母,应该尤其要爲他们的疾病而担忧。”
[注
释]
孟武伯:姓孟孙,名彘(zhi志),是孟懿子的儿子,鲁国的大夫。“武”是谥号。其:代词,他们的,此指父母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