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经典言论全编·伦理旨要·仁》(21--25)

(2022-06-09 09:15:51)
标签:

文化

《孔子经典言论全编·伦理旨要·仁》(21--25)

1.21 [原  文] 子曰:“仁有三,与仁同功而情。与仁同功,其仁未可知也;与仁同过,然后其仁可知也。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畏罪者强仁。仁者右也,道者左也。仁者人也,道者义也。厚于仁者薄于义,亲而不尊;厚于义者薄于仁,尊而不亲。道,有至(有)义有考。至道以王,义道以霸,考道以爲无失”                                                      

(《礼记·表记》)

[译  文] 孔子说:“体行仁德的情况有三种。虽然功效可能相同,而想法动机则可能各异。体行仁德功效很好,其行仁动机则未必可知了;体行仁德造成过失,其行仁动机就全然知道了。仁德之人自觉行仁,聪明之人爲利而行仁,害怕获罪之人勉强行仁。仁最崇高,道在其次。仁,关注的是人;道,关注的是义。看重仁的人往往不重视义,因此让人感到亲切而不够威严;看重义的人往往不重视仁,因此让人感到威严而不够亲切。道,有至仁至善的治国之道,有侧重于义的治国之道,有含仁含义机巧应变的治国之道。至道可以兴旺天下,义道可以称霸诸候,考道可以避免一些损失。”

[注  释] 安:乐意。安仁:乐于爲仁,即自觉行仁。右:居上者。道:政治主张,思想体系。此处泛指政治。左:居次者。义:通“仪”,仪制,法度。道有至义有考:郑玄认爲:义前缺“有”字,应是“道有至,有义,有考”。至道:至仁至善的治国之道。王(wàng旺):通“旺”,兴旺。义道:强调法度的治国之道。霸:以威力称霸诸候。考:通“巧”,机巧,灵巧。考道:含仁含义机巧应变的治国之道。

1.22 [原  文] 子言之:“仁有数,义有长短大小。中心憯怛,爱人之仁也;率法而强之,资仁者也。《诗》云‘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武王哉’数世之仁也。《国风》曰‘我今不阅,皇恤我后’终身之仁也。”                                        

(《礼记·表记》)

[译  文] 孔子说过:“爲仁的程度有数目多少之分,爲义的程度亦有大小长短之别。对他人的痛怜忧伤是爱人之仁;遵守法令勉强爲仁,有助于爲仁。《诗经》说:‘丰水地方谷子壮,武王岂不治理忙;定下生存发展计,保护子孙得安康,英明伟大的武王。’这是惠及世世代代的仁。《国风》说:‘自我容身很勉强,后代哪能顾得上。’这是只能终己之身的仁。”

[注  释] 憯(cn惨):伤痛,忧伤。怛(dá达):痛苦,忧伤。率:循,遵循。法:法令,法律。资:给济,帮助。《诗》:指《诗经·大雅·文王有声》篇。丰水;地名,在今陕西户县西南。芑(q起):良种谷子,又名白梁粟。武王:即周武王,姓姬,名发,周文王次子,西周王朝建立者。文王临终时,嘱他早图灭商。继位第二年,在孟津(今河南孟县南)大会诸候,检阅军容,举行伐商演习。商王未加警戒,仍顽固拒谏,肆意伤害百姓,打击宗室重臣,引起衆叛亲离。他看到灭商时机成熟,亲率战车三百辆,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联合各部落将士,一举攻下商都朝歌,推翻商朝统治,建立西周王朝,定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岂:副词,表反诘,相当于“难道”。仕:做官。此指治理。诒(yì移):也作“贻”,遗,留传。厥:代词,相当于“其”。谋:计谋。翼:辅助。燕翼:保护。:美,赞美之词。《国风》:指《诗经·邶风·谷风》篇。 今:《诗经》作“躬”,自身。阅:容,容纳。 皇:通“遑”,闲暇。恤:忧念,怜爱。

1.23 [原  文] 子曰:“仁之爲器重,其爲道远,举者莫能胜也,行者莫能致也,取数多者仁也。夫勉于仁者,不亦难乎?是故君子以义度人,则难爲人;以人望人,则贤者可知已矣。

(《礼记·表记》)

[译  文] 孔子说:“把仁比做器具就很沈重,把它比做道路就很遥远。因爲沈重没有人能举起,因爲遥远没有人能走到尽头。我们只能凭借行仁最多者推动行仁。像这样勉力行仁,不也很困难吗?因此,如果君子以仁义标准来衡量,他就很难成爲完全合格的人;如果用普通人的标准来衡量,他作爲贤德之人就可以识别出来了。”

 [注  释] 器:器皿,器具。道:道路。致:达到。取:凭借,依托。度(duó夺):丈量,计算,此指衡量。望:比量,比拟。

1.24 [原  文] 子曰:“中心安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矣。《大雅》曰‘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惟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礼记·表记》)

[译  文] 孔子说:“内心乐于行仁的,天下只要有(天子)一个人就可以了。《大雅》说:‘美德虽轻如毛,很少有人能举它。我曾想过今和古,举它只有仲山甫,令人敬畏莫能助。’”

[注  释] 《大雅》:即《诗经·大雅·民》篇。尹吉甫写此诗虽是具体描述仲山甫才德出衆,但突出赞美周宣王选贤任能。輶(yu有):轻.鲜(xin险):少。克:能。仪:推测,忖度。仲山甫:周宣王的卿士,封于樊地,爵爲候,曾协助周宣王实现中兴之治。后人称之爲仲山父。《国语》称之爲樊仲山父。

1.25 [原  文] 子曰:“仁之难成久矣。人人失其所好,故仁者之过易辞矣”子曰:“恭近礼,俭近仁,信近情。敬让以行此,虽有过,其不甚矣。夫恭寡过,情可信,俭易容也。以此失之者,不亦鲜乎?《诗》曰‘温温恭人,惟德之基’。”

(《礼记·表记》)

[译  文] 孔子说:“行仁难以成功由来已久了。行仁,人人都得限制自己的嗜好,所以仁德之人有了过失就容易分辨。”孔子说:“恭敬近乎礼,俭约近乎仁,守信近乎诚。恭敬谦逊地依此而行,虽然会有过失,也不会铸成大错。恭敬少过失,诚实可信任,俭约易容人。做到这些还有过失的,不也就很少了吗?《诗经》说:‘温恭待人好,仁德基础牢。’”

[注  释] 失:失掉,此爲限制。好(hào耗):喜好,此爲嗜欲,嗜好。辞:分辨。俭:俭约。情:诚,真实。鲜(xin险):少。《诗》:指《诗经·大雅·抑》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