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经典言论全编·伦理旨要·仁》(26--27)
1.26 [原 文]
子言之:“君子之所谓仁者,其难乎!《诗》云:‘凯弟君子,民之父母。’凯以强教之,弟以说安之。乐而毋荒,有礼而亲,威庄而安,孝慈而敬。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亲。如此而后可以爲民父母矣,非至德其孰能如此乎?今父之亲子也,亲贤而下无能;母之亲子也,贤则亲之,无能则怜之。母,亲而不尊;父,尊而不亲。水之于民也,亲而不尊;火,尊而不亲。土之于民也,亲而不尊;天,尊而不亲。命之于民也,亲而不尊;鬼,尊而不亲。”
(《礼记·表记》)
[译 文]
孔子说过:“国家统治者所要践行的仁德,大概是有难度的!《诗经》说:‘和易近人的君王,如同民衆的父母。’(做爲民衆的父母就要做到)以温和的态度对民衆加强教育,以平易的态度劝说民衆安居乐业。(使民衆)欢乐而不逸乐过度,有礼貌而互相亲近,威严庄重而上下安定,孝顺慈爱而彼此尊敬。使民衆有对待父亲那样的尊敬,有对待母亲那样的亲近,做到这些之后,才可以做爲民衆的父母。若不具备至高品德,谁能做到这些呢?现在身爲父亲,只爱有才能的而轻视无才能的;身爲母亲,亲近有才能的而怜惜迁就无才能的。像这样做母亲,可亲近而没有尊严;做父亲,有尊严而不可亲近。水对于民衆亲近而没有尊严,火对于民衆有尊严而不可亲近。土(地)对于民衆可亲近而没有尊严,天对于民衆有尊严而不可亲近。在世之人对于民衆可亲近而没有尊严,去世之鬼魂对于民衆有尊严而不可亲近。”
[注 释]
君子:国家统治者。见1.20注。《诗》:指《诗经·大雅·酌》篇。凯弟:通“恺悌”,和易近人。凯:和善,温和。弟:平易。说(shuì税):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意见。荒:沈溺,迷乱,逸乐过度。孰:疑问代词,谁,哪个。下:不重视。命:生命,生存,此指在世之人。
1.27 [原 文]
“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孙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皆兼此而有之,犹且不敢言仁也,其尊让有如此者。”
(《礼记·儒行》)
[译
文]
“温良是爲仁的根本,敬慎是爲仁的基础,宽裕是爲仁的起始,谦逊是爲仁的擅长,礼节是爲仁的外表,言语是爲仁的文饰,歌乐是爲仁的和谐,散财是爲仁的施舍。儒者兼有以上多种品行尚且不敢自称爲仁,他们的谦让就是这样。”
[注
释]
作:始。孙:通“逊”,谦逊恭顺。孙接:用谦逊的态度待人接物。能:擅长,长于。分散:散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