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关键对话的过程中学会察言观色
标签:
关键对话察言观色 |
分类: 爱读书 |
http://www.mengmiandashu.com/wp-content/uploads/2020/04/guanjianduihua.jpg
身处关键对话的过程中,你很可能会出现当局者迷的情况。比如你会特别注意谈话的内容,而忽略了当时的情形、其他人的反应和观点。在对话恶化之前,你必须摸清形势,尽量阻止情况进一步恶化。所以,在对话中你应该注意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当普通对话转变为关键对话时,你必须保持警觉。
为了尽早发现问题,你需要尽早整理思维,注意那些提醒你进入关键对话的信号。比如身体的反应、情绪的反应,还有行动上的反应。这种情况值得你花点时间思考以往的对话情景,是不是有那么几个瞬间,你的大脑脱离正轨了,你也远离了正常的对话?
第二种情况是,对话的人感到不安全的信号,比如沉默或者语言暴力。
沟通高手通常会保持高度警觉,他们既关注谈话内容,也会关注对话的人感到害怕的信号。而这种担心、害怕的情绪可能会阻止信息的自由流动,比如,你担心自己的观点不被接受,于是就想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再比如你担心被批评,被嘲笑,于是就不再参与交流讨论,保持沉默。还有,如果你觉得安全,你就愿意打开话匣子,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而不安全的时候,你会变得盲目。比如情绪激动的时候,你是没法理性思考的,保持沉默、逃避的时候,你的想法就会很狭隘……
http://www.mengmiandashu.com/wp-content/uploads/2020/05/duihua.jpg
如果别人感到不安全,他们也许会在言语中对你不利。这个时候,希望你不要立刻针锋相对,你要摆脱一受攻击就立刻反击或逃避的习惯。因为当感到不安全时,人们往往会朝两个方向走:沉默或者语言暴力。其中,沉默有三种最常见的形式:一是掩饰,二是回避,三是退缩。
掩饰就是说,你不会那么掏心窝子,怎么想就怎么说,很大程度上,你会言不由衷,有所保留。比如有人问你,这件衣服怎么样?你明明觉得特别俗气一点都不好看,但你会说:“嗯,好看,比范爷的龙袍还有范儿!”或者说:“嗯,风格真是很特别,与众不同。”
回避就是彻底避开敏感话题,虽然在交谈,但是完全不触及实质问题。而退缩呢,是完全回避谈话,不是结束讨论就是离开现场。比如,你在相亲,你感觉和相亲对象完全没有共同语言,什么都聊不到一块,简直如坐针毡。于是你会说:对不起,我去下洗手间,然后借机溜掉。
除了三种常见的沉默形式,还有三种最常见的语言暴力形式:控制、贴标签、攻击。
控制是强迫别人接受你的思维方式,比如强迫别人接受你的观点或者控制对话。常用的方法包括:夸大事实、用绝对的口气讲话,转变话题或用指导性的问题来控制整个对话。比如父母教育孩子或者和孩子沟通的时候,通常会不自觉地有控制的趋势。他们觉得,你是小孩,就得听大人的。
贴标签这个好理解,就是你给某人或某事打上标签,不会再用变化的眼光去看待它们了。比如你有几次数学考试不及格,你就会不自觉地给自己打上标签:我是数学白痴,数学太难了,我学不会。
攻击就是你潜意识里有种不让别人好过的想法,落实到行动上就是蔑视和威胁。比如,你提出的方法或者意见,恰好和某个同事是对立的,如果你这个同事恼羞成怒,他也许会和你说:“那你就按照你的方法去做啊,看看到时候谁死谁活。”
在对话中你要注意的第三种情况是,假使你已经学会同时关注谈话内容和当时的形势,也找到了让对话人不安的信号,不过,这样还不够,你还得特别注意自己在压力下的行为。实际上,你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因为当你被一些观点左右的时候,你会失去对自己的敏感性,甚至有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所以,你要做一个保持高度警觉的自我监视器,可以关注自己在压力之下的行为。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在对话中,你要注意三种情况。一是观察谈话内容和当时的形势,观察什么时候谈话开始变得关键;二是观察别人感到不安全的信号,比如沉默或是语言暴力;三是观察自己在压力下的行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