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的良心和责任》
——读《六十花甲》有感
吾本随性,人在中年,很少看小说了,写和看都是煎熬人的事。几天前,有幸和剧作家刘峻先生一晤,得赠此书,先生乐观爽朗之人,但说到此书的五年创作过程之艰难和心力之憔悴,颇为动情。又提到了动机:文人的良心和历史的责任!
近日有雪,早闻文友对此书的盛赞与大力推荐,又叙述的是家乡往事,便迫切地关门闭户,焚香净室,按住浮躁的个性打开此书,越读越痴,一发而不可收,连续二天,不眠不休,浸淫其中,读书和写书一样也须要全身心投入的!盍卷之时,感慨丛生,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文中以邵光龙六十年的家史和一生的坎坷,串联和叙述了这六十年中国历史中的重要节点,从四零年抗日到二千年新纪元,正好一个甲子周期,而背景就是作者和我的家乡,现砖桥乡关庙村的莽莽山区和山间十里长冲,七八村庄。人物也是那些山沟的各色小民和基层干部们,也折射出中国农村在那个年代的真实面貌!架构宏大,有致!
作品本着历史,写实,批判的角度,呼出了理想与现实,信仰与虚幻,政治与手段,精神与物质,觉醒与沉沦之间的矛盾与冲撞!
作品以乡土乡音乡俗为特点,原生态地反映农村,农民的真实面貌,口语,方言,谚语原样搬来,亲切自然。生活气息浓厚,细腻
作品如实回归历史:修水库,炼钢铁,毁林,造林,省市重点旗帜,无知的大跃进,吃人的大食堂,疯狂的文革,还原事实,这都是作者和我姐姐那辈人亲身经历和参与过的事;八十年代如狼似虎的乡收税和计划生肓工作队,苛捐杂税,抢粮牵猪,罚款罚跪,甚至不堪凌辱,逼死人命的事,是六零后这代人记忆犹新的事;九十年代的家乡政府和警方纵容诈骗,养虎为患,狼狈为奸,历历在目;还有进城农民的无奈,迷茫与绝望,社会的黑白颠倒,,
作品以作者当年的农村生活和工作经历为深厚基础,入骨三分地描写了农村政治的浮世绘,用悲悯的笔调哀叹社会最底层农村,农民的生存状态,讨筏政治的丑陋和疯狂,填补了文人不敢细写的历史禁区
作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深沉的夜幕有黑暗就需要有闪电!有蜇吟就需要有惊雷!作者源于对乡土深深的厚爱和错误年代的痛恨,没有顺应所谓主旋律歌功颂德,而是独立高岗,振聋发聩,是冒了风险的。以小说的形式还原历史的天空,也可以说这是本写实的历史。不管它阐述的是苍白,猩红,阴冷还是黑暗,只为提醒后人:时代要反省要进步,历史不可以忘记!
作者刘峻先生有卧龙山(实名釜顶山)一样的高度与骨气,无愧于文人的良心与责任
!
夜深了,小评几句,以谢作者,以示敬仰
(种梅居土,甲午正月二十子夜阅后枕畔草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