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恭时教授呼吁于1995年6月4日开展曹雪芹诞辰280周年纪念活动
(2021-12-06 17:20:58)
标签:
曹雪芹教育历史文化 |
分类: 石学 |
介绍《考证曹雪芹》(三)
《曹雪芹生辰考证》——为确定曹雪芹诞辰而做的全面总结(一)
徐恭时教授呼吁于1995年6月4日开展曹雪芹诞辰280周年纪念活动
《考证曹雪芹》的第一篇文章是《曹雪芹生辰考证》。该文长达4万多字,可以说是近百年来学术界关于曹雪芹生辰考证及争论的总结。结论是曹雪芹生于康熙五十四年五月初三日,合公历1764年6月4日。2015年6月4日是曹雪芹诞辰300周年纪念日,我国本应组织隆重的纪念活动。遗憾的是这个重要信息竟被红学界封锁得严严实实,国中几乎没有人将这一天与中华文化的代表曹雪芹联系起来,致使国人痛失在2015年6月4日曹雪芹诞辰300周年之际开展纪念活动的机会。然而到2025年6月4日,还有三年半时间,便是曹雪芹诞辰310周年纪念日。但愿国人能够吸取教训:认识到曹雪芹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伟人,因而应当特别警惕所谓的“红学家”对国人一而再搞的阴谋和欺骗,切勿再失2025年6月4日开展纪念曹雪芹诞辰的机会。
徐恭时教授是位十分有眼光的学者。他为什么唯独看重霍国玲曹雪芹生辰的“康熙五十四年五月初三日说”呢?
在研究曹雪芹生日的“十五位研究者”中有十四位采取的是胡适开创的“新红学”的考证方法。这种考证方法的基点有两个:其一,研究对象:“程高本”百二十回《红楼梦》小说。认为该小说实是写的曹雪芹的自传及自己的家事。其二,研究方法:重点放在对史料的考证上,然后再将考证结果与《红楼梦》小说进行附会,得出结论。这种“新红学”的研究方法,在1954年批判俞平伯的学术思想时,已给予批判——认为从哲学角度看,属于唯心论,不可能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因而依据这种“新红学”的研究方式所确定的曹雪芹生日的种种说法,全部被徐恭时教授否定,是注定的事。
为什么唯独霍国玲所论述的曹雪芹生辰能够得到徐恭时教授的青睐?
正由于她没有因循守旧,而是独辟蹊径,开拓出“石学”道路,采取的研究方法是:
其一,研究对象:带有全部脂砚斋批语的八十回本《石头记》。曹雪芹写作《石头记》的目的是为一位女子作传;在传这位女子的同时,也就传了自己。这部《石头记》既然包含了作者曹雪芹的自传,当然其中必隐写了曹雪芹的生日。
其二,研究方法:将《石头记》看作有正(“假语村言”,虚构的小说)、反(“隐”写的“真事”,真实的历史)两面的“奇书”,然后以脂砚斋批语作为“向导”,透过正面小说,探索“隐”写在其背后的“真事”。与此同时,亦重视对史料的考证,称此为“外证”。主张采取“内证”与“外证”相结合的方法,以便达到互为验证与补充的效果。
“石学”研究者采取上述研究方法,对曹雪芹生日所考证并提出的“康熙五十四年五月初三日(公元1715年6月4日)说”,得到正直的学者徐恭时教授的肯定是很自然的。于是他在1990年在《秦淮梦幻几经春》一文中提出的呼吁:于1995年6月4日“举行曹雪芹诞生280周年的纪念佳辰,为一代文豪抒敬仰之情。”
年纪大些的人或还记得1962年—1963年纪念曹雪芹逝世200周年的隆重境况。为这次纪念活动,自1962年3月起,便开始筹备大型的纪念展览,并围绕着曹雪芹卒年问题,专门开辟了几个中央一级的报刊,作为刊出争论文章的场所,展开了一场红学史上关于曹雪芹卒年问题参加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讨论。中央有多位领导人参与此项纪念活动。1962年7月25日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给吴世昌研究员写信:“颇觉癸未说证据要充实些,壬午说不免有孤证单行之嫌。”8月11日下午国务院副总理陈毅来到故宫文华殿参观了“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纪念展览会”预展。之后,又与有关同志进行座谈。8月12日周恩来总理在人大会堂小礼堂审查昆曲《晴雯》并与剧作者王昆仑、王金陵父女长谈。由文化部、文联、中国作协和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的纪念曹雪芹的大型展览于1962年8月17日到11月17日举行,展览期长达三个月时间。
徐恭时关于开展曹雪芹诞辰纪念活动的呼吁,在我国是首次,这要比曹雪芹逝世的纪念活动更重要。何况对于曹雪芹诞生于1715年6月4日的说法,是在对于15种说法进行比较、鉴定后得出的结论,不仅准确而且当时并无异议。不像对于曹雪芹逝世纪念日,“癸未说”和“壬午说”两种观点始终有较大的分歧,最后还是由周恩来总理采取折衷方法解决的。
然而令人感到不解的是:为什么从党政领导,到各文化部门,以及有关学术界,乃至《红楼梦》爱好者,对于曹雪芹逝世200周年的活动,表现出无比的热情和重视,而对于徐恭时关于开展曹雪芹诞辰280周年纪念活动的呼吁,却态度相反,形成不可思议的反差?以至长达两年时间,议论曹雪芹诞辰成为一种禁忌?在报刊杂志上,几乎看不到涉及曹雪芹生辰的文字。
(霍国玲、紫军2021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