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妙玉拿自己的绿玉斗给宝玉,为何被宝玉说是俗器?

(2021-12-23 19:11:03)
分类: 读书笔记

《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中,大观园迎来了冬天里的一场大雪,妙玉门前,栊翠庵中有十数株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


贾宝玉、史湘云和宝黛等众人在芦雪庵中吃鹿肉,饮酒作诗,宝玉光顾着吃鹿肉,作诗得了最后一名,于是,宝玉的寡嫂李纨对宝玉说:“我才看见栊翠庵的红梅有趣,我要折一枝来插瓶。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如今罚你去取一枝来。”


李纨说,“可厌妙玉为人”,妙玉为人究竟是怎样的呢?这倒要从妙玉邀请宝黛钗一起喝体己茶的事说起。


在第四十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 刘姥姥醉卧怡红院》中,贾母一行人带着刘姥姥参观大观园,将自己家里的姑娘们的住处一一参观视察了一遍,然后到栊翠庵来喝茶。


当下贾母等吃过茶,又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妙玉忙接了进去。至院中,见花木繁盛,贾母笑道:“到底是她们修行的人,没事常常修理,比别处越发好看了。”一面说一面往东禅堂来。妙玉笑往里让,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是了。”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


宝玉留神看她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拣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泥金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接来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然后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那妙玉便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她出去,宝玉悄悄的随后跟了来。只见妙玉让她二人在耳房内,宝钗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团上。妙玉自向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了一壶茶来。宝玉便走了进来笑道:“偏你们吃体己茶。”二人都笑道:“你又赶了来肴骗茶吃。这里并没你的。


”妙玉刚要去取杯,只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宝玉会意,知为刘姥姥吃了,她嫌脏不要了。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分(原字为左分右瓜)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杏犀斝”。妙玉斟了一斝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宝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


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


宝玉笑道:“俗说‘随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盒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的了这一海?”宝玉喜的忙道:“吃得了。”妙玉笑道:“你虽吃得了,也没这些茶你糟踏。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驴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说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淳无比,赏赞不绝。妙玉正色道:“你这遭吃的茶是托她两个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宝玉笑道:“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他二人便是了。”妙玉听了方说:“这话明白。”


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淳,如何吃得。”宝钗知她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完茶便约着黛玉走了出来。


宝玉和妙玉陪笑道:“那茶杯虽然脏了,白撂了岂不可惜?依我说不如就给了那贫婆子罢,他卖了也可以度日。你道可使得?”妙玉听了,想了一想点头说道:“这也罢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吃过的,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你要给他,我也不管,我只交给你,快拿了去罢。”宝玉笑道:“自然如此,你那里和他说话授受去,越发连你也脏了。只交与我就是了。”妙玉便命人拿来递与宝玉。宝玉接了,又道:“等我们出去了,我叫几个小幺儿来河里打几桶水来洗地如何?”妙玉笑道:“这更好了,只是你嘱咐他们,抬了水只搁在山门外头墙根下,别进门来。”宝玉道:“这是自然的。”说着,便袖着那杯,递与贾母房中小丫头拿着,说:“明日刘姥姥家去,给她带去罢。”交代明白,贾母已经出来要回去。妙玉亦不甚留,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不在话下。


妙玉的妙处在于,她知道宝玉是黛玉和宝钗的跟屁虫,所以,拉了黛玉和宝钗去单独喝茶,宝玉一定会跟着来的。妙玉以请黛玉和宝钗喝体己茶的名义,实际上却是要和宝玉一起喝茶,她嫌弃刘姥姥用了她的茶具,说黛玉是个“大俗人”,还将自己的绿玉斗给宝玉用,声称“你这遭吃的茶是托她两个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这话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反而说明明黛玉和宝钗是沾了宝玉的光被妙玉请来喝茶的,这样的区别对待,难怪连宝玉都不好意思起来了,只好拿‘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幽默的拒绝妙玉如此亲近的举动。


”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


宝玉笑道:“俗说‘随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


宝玉,宝钗都是镶玉佩金的人,宝玉用“俗说‘随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自嘲金玉珠宝都是俗器,就是说除了妙玉,我们都是俗气的人的意思,这种自嘲和自谦让妙玉感到很开心。


妙玉在贾府因元春省亲建造大观园,需要尼姑充实家中寺庙,为贵妃祈福的时候,王夫人听家中下人说起妙玉,便欲打发人接了她来。然妙玉有话"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王夫人只好下帖遣人备车轿请妙玉到大观园栊翠庵居住。


在此可看出妙玉的清高孤傲。此处一个"再"字,也非常耐人寻味,似乎隐约表明妙玉从前有过遭豪门贵府以势压人的经历。后来宝玉从和妙玉有旧交的邢岫烟口中得知,她是"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而投奔到贾府来的。


所以,贾宝玉自谦和自嘲“到你这里,自然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的说法,让妙玉体会到了被尊重的感觉,而不是被”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


妙玉对宝玉的“特殊待遇”,拿自己用的绿玉斗给宝玉用,已经大胆表露了自己对宝玉的喜爱。


奇怪的是,一向爱吃醋的黛玉没有说什么,被妙玉抢白是个“大俗人”也没有反唇相讥,而由王夫人、元春官方指定的宝玉的未婚妻宝钗的反应是:“知她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完茶便约着黛玉走了出来”。


可能黛玉和宝钗都没有想到,带发修行的妙玉面对宝玉如此大胆,主动“示爱”,居然把自己的绿玉斗给宝玉用,这行为哪里象个应该清心寡欲,“世法平等的尼姑,分明就是和黛玉、宝钗攀比品味,抢“男朋友”的情敌,你薛宝钗很了不起吗?你有冷香丸,我可是有精致的茶具,古玩奇珍,用梅花上的雪来泡茶,比你有品位多了,你林黛玉不是和贾宝玉最好吗?我觉得你俗气。妙玉这样充满攻击性的做派,难怪人都觉得妙玉“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万人不入她的眼。


所以,李纨的“可厌妙玉为人”,显然是对妙玉差别待遇,冷面对他人,只对宝玉热情的做派看不惯的意思,既然万人不入你的眼,我们都是大俗人,我也不和你这个自称雅人的怪人啰嗦,只让宝玉去讨梅花来就是了。于是,怡红公子宝玉作为亲善大使,前去栊翠庵向妙玉讨红梅。


作为出家人,应该是“世法平等”,更应该惜老怜贫,可妙玉这些品质一点都没有,完全是一副清高孤傲,我喜欢谁就是谁,区别对待的态度,宝玉固然多情,对女孩子们温柔体贴,但受女孩子们欢迎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的贵公子的身份,所以,很难说,妙玉比宝钗、黛玉,以及大观园里的女孩子们有多不俗,事实上,她是被迫出家的,凡心未了,有很强的个人爱憎,这都是一个出家人不该有的,所以,看似不俗的妙玉其实很“俗”,和大观园里的女孩子们一样喜欢宝玉这样的公子哥,喜欢男人,看似清高孤傲,其实一样喜欢宝玉的恭维和奉承,喜欢被异性捧着。


宝玉离开前,劝妙玉把茶具给刘姥姥,做点怜贫惜老的善事,并提出派人把众人走过的门前洗一洗的情节,具有讽刺意味,意思是既然你嫌弃我们是俗人,不如把这个我们走过的地方洗干净。宝玉有怜香惜玉之情,也有容忍妙玉怪癖和清高的雅量,可别人呢?会象宝玉这样对妙玉这么容忍和尊重吗?会一直惯着她吗?


妙玉喜欢宝玉和大观园里的女孩子们喜欢宝玉又有什么不同呢?宝玉是贾府的贵公子,妙玉喜欢宝玉,实在是既破了出家人的戒,又破了一个女孩子该有的禁忌,她的大胆一定让宝钗和黛玉吃了一惊,觉得妙玉不是个正经安分的尼姑,完全是个任性妄为的富家小姐。妙玉只是被迫出家,所以毫无出家人的顾虑,身在佛门无心修佛,贪恋红尘情爱,对宝玉既象是男女之情,又像是异性朋友,游走在暧昧之中。


难怪,作者借邢蚰烟之口,说妙玉,“僧不僧,俗不俗,男不男,女不女”,又难怪,宝玉在接到妙玉的生日祝福贴的时候,不知该怎么回复她。


说她是尼姑吧,她不守清规戒律,凡心重,喜欢宝玉这样的美少年,而且是富贵人家的公子,说她是俗世里的凡人吧,她又一副高傲的样子,说什么“他们豪门,都是以势压人的,我再不去”,王夫人一听妙玉出家前也是仕宦人家的小姐,十分高兴,下个帖子请了她来,觉得她的出身配得上自家的高贵门第,元春是贵妃,贾家是皇亲国戚,请的尼姑自然也得和自家身份匹配。声称不喜欢权贵的妙玉还是来到了权贵家,被迫接待贾母,不得不接受“豪门以势压人”的现实。


十二金钗的判曲《世难容》中唱出了妙玉的结局: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红楼梦》八十回后,妙玉的结局是被匪徒劫走,有人说她沦落风尘,有人说她被匪徒杀害,如同书中所说的判词那样: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在一个肮脏的世界里,一个弱女子又怎能抵挡得了生活的残暴污浊,说自己四大皆空,又能如何空?想保持自身的干净又如何保持呢?曾经说黛玉是个“大俗人”的妙玉,还是身不由己的和这个世界的洪流一样,被卷入滚滚红尘中,“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