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梅克内斯瓦卢比利斯遗址谭先竹 |
分类: 游记杂谈 |
我们从卡萨布兰卡驱车前往梅克内斯,一路时而晴空丽日,时而小雨绵绵。视野所及,绿意盎然,难怪人们称呼摩洛哥为北非的花园。
梅克内斯古城建于11世纪,是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位于中阿特拉斯山脉的北坡。十七到十八世纪这里是阿拉维王朝的国都,虽然历经过世纪沧桑,但她依然保持着古都风韵。
我们的大巴车停在皇城广场时,天空放晴,雨住了。环顾广场周围,古老的城墙、伊斯兰风格的建筑、大巴扎里的摊贩,仿佛一下穿越回到中世纪的阿拉伯世界。然而世界确实在进步发展,我们刚下车,两位女孩就跑过来要求合影拍照,从埃及到摩洛哥这一路走来,我们一直沉浸在这种友好与热情之中。
摩洛哥阿拉维王朝苏丹穆勒.伊斯梅尔,于1672年定都梅克内斯。据说,穆勒.伊斯梅尔后宫有妃嫔500,宠幸出524位王子、340多位公主。历史上,伊斯梅尔确实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国王。
摩洛哥在他统治下励精图治,国力强盛。他建立了15万人的“黑奴军团”。这个军团骁勇善战,收复了被英国人占领的马穆拉、西班牙人占领的休达,从而统一了摩洛哥。他统治时期的摩洛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即使当时欧洲最强大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也对他刮目相看。
我们首先参观了曼苏尔大门,它是皇宫仅存的遗留物,(皇城毁于1755年的里斯本大地震)。
有摩洛哥凯旋门之称的这座城门,以及以它为代表的梅克内斯古城,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梅克内斯古城由25公里长的黄色城墙环绕;城内最引人注目的是皇家马厩与粮仓。
穆莱.伊斯梅尔苏丹酷爱骏马,圈养战马达12000匹之多,王宫附近还建造了规模宏大的粮仓,至今保存完好。
巨大的粮仓,厚墙高顶,冬暖夏凉,通风设计巧妙。可见这位苏丹也深谙“高筑墙、广积粮”之道。
皇家马厩在1755年的里斯本大地震中被损毁,但遗留的拱门依旧相当气派,层层叠叠规模宏大,完全超出我们对马厩的概念,从中可以窥见阿拉维王朝昔日的强盛:万马奔腾,刀光血影,虎狼之师啊!
岁月流逝,沧桑变幻,如今皇城内的饮马池,不闻战马嘶鸣,空留一池碧波粼粼。
梅克内斯还被认作是阿拉伯文明与古罗马文明交相辉映的古城,
据历史记载,公元1世纪时这里是一座繁华城市。如今考古挖掘出保存完好的凯旋门、剧场的白色大理石圆柱,甚至城市的街道、剧场、住房、油房、公共浴室、市场等亦清晰可辨。从废墟中还挖掘出了大批制作精巧的青铜头像、大理石雕塑,以及镶嵌壁画。
我们到来时,雨后初霁,瓦卢比利斯遗址经过春雨的洗礼,空气清新,视野辽阔。野花在坍塌的遗迹石堆中随风摇摆,乌云在高空翻滚奔涌,古罗马石柱残缺不全,却也一副傲骨,向着天穹阙然挺立。
对摄影爱好者来说,到瓦卢比利斯遗址来旅游,最期盼的是能够见到这只白鹳!在高高的罗马石柱顶端,一只白鹳在此筑巢安家,生儿育女。不少人苦等数日也不见这鸟儿的身影。我们非常幸运,远远地就望见她,好像是阵雨打湿了羽毛,这鸟儿站在上面梳妆打扮,完全不理会我们这些下面拍照的来客。下面残垣断壁野花盛开,天空雷声滚滚乱云飞渡,一只鸟儿在巢中安然自得,好美的一幅图画!
至今,我们也算是走过一些地方了,这个世界给我们留下过深刻印象的应该是古罗马帝国。
北面,远在德国的特里尔(马克思的故乡),就有古罗马的城门——大黑门,仍然耸立在那里,迎来送往。君士坦丁大帝的豪华浴室虽然已是残垣断壁,可是它地下纵横交错,奴隶们烧水供暖的系统至今看了令人瞠目结舌。东面,今日土耳其地中海沿岸,古罗马的遗迹不胜枚举,安塔利亚东面的阿斯潘多斯大剧场,其规模绝对不逊色于罗马斗兽场。不料,走到北非的摩洛哥,眼前又出现这么一大片古罗马城市遗址!心中不禁感慨万分,两千年前,与东方秦汉帝国遥相呼应、一比高低,而绝不逊色的是伟大的古罗马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