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萨布兰卡——摩洛哥游记(1)

标签:
rick'scafe哈桑二世清真寺谭先竹卡萨布兰卡 |
分类: 游记杂谈 |
前年,站在西班牙太阳海岸哈米斯小镇的观景台,眺望直布罗陀海峡。有人说,当地中海的天空澄碧如洗时,可以望见对面的摩洛哥。那天,海天一色,氤氲飘渺,可惜,除了远处白帆点点,我是望穿双眼也没能瞅见摩洛哥的海岸线。就这样落下了心病,总惦记着去摩洛哥。
2018年3月16日,在游历埃及之后,终于有机会达成心愿,从北非的东北角飞往北非的西北端,开始了环游摩洛哥这片古老土地的旅程。
卡萨布兰卡
我们下榻的卡萨布兰卡丽都酒店位于老城的西端。从外面看,这酒店很像一座伊斯兰城堡,颇有一点神秘感。走入内部,完全是现代化的星级标准,泳池、酒吧、健身房,我所喜欢的设施一应俱全。最令人满意的是这酒店的位置,濒临大西洋岸边,面朝大海。我们到来的季节正是摩洛哥的春天,真是应了那句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站在酒店的防波堤上极目远眺,海风呼啸、波涛滚滚。在我的印象中,大西洋总是这样汹涌澎湃,不肯平静,在它面前,一种世事苍凉之感会从心底油然而生。
卡萨布兰卡,这座偏于一隅的北非小城,在二战期间,曾经是欧洲犹太人,从德国纳粹的魔爪下逃亡美国的通道枢纽。这里曾经暗战激烈,谍影重重。
追往思今,多少发生在卡萨布兰卡的奇闻轶事早已随风飘散。而我眼前的这座海滨城市,涛声依旧,却因为一部电影——《北非谍影》而蜚声海内外,成为了北非的旅游胜地。
电影中,英格丽.褒曼与亨佛莱.鲍嘉演绎的一段感人至深的浪漫故事,就发生在二战时期的卡萨布兰卡。我最初对这座城市的了解,也正是来源于这部经典之作。
瑞克咖啡馆
前来卡萨布兰卡的游客必定会去瑞克咖啡馆打卡。(我们一行也不例外)其实,瑞克咖啡馆不过是电影中虚拟的地点,而这里也并不是电影《北非谍影》的真实取景地,尽管如此,那也阻挡不住影迷们趋之若鹜的狂热之情。
2004年,一位同样是《北非谍影》影迷的美国人,投资,模仿电影中的场景,在CASABLANCA建造了一间瑞克咖啡馆RICK'S
CAFE。为了传神地营造电影中的氛围,他曾经把电影反复观看了一百多遍!瑞克咖啡馆内的每一处细节都力求与电影中完全一致。
环顾着那熟悉的场景,钢琴、柱廊、餐具、灯光,听着那缠绵不绝的歌声《As time
goes by》, 感受着那怀旧的氛围,无处不让你重温电影里的浪漫情怀。似乎,二战时期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里——RICK'S
CAFE。
哈桑二世清真寺
尽管瑞克咖啡馆令人怀旧,而对于络绎不绝来自于世界各地的游客,卡萨布兰卡地标性的景点却是矗立在
大海怀抱中的哈桑二世清真寺。哈桑二世国王在梦中听到阿拉的箴言:“真主的宝座应该建立在水上。”深受人民爱戴的哈桑二世带头出资募捐,穆斯林们纷纷捐钱出力。1987年8月动工修建,耗资5亿多美元,建成了这座可以同时容纳10万人祈祷,世界第三大的清真寺。占地面积9公顷的清真寺,三分之一的面积建在海中,以此纪念摩洛哥的阿拉伯人祖先自海上而来。
哈桑二世清真寺极为现代化:宽阔的绿色屋顶可以自动打开;巨大的正门,只有国王圣驾亲临,按动密码才能开启;高耸入云的宣礼塔内置电梯,42秒钟就可升至200米的顶层,免去了阿訇们每日五次的攀爬之苦。(伊斯坦布尔的蓝色清真寺宣礼塔,阿訇曾经每日5次拾阶而上,苦不堪言;塞维利亚的希拉尔达教堂钟楼内设坡道,供骑马登顶敲钟祈祷,马匹走得汗流浃背。)
走入清真寺内,顿觉融入一种空灵静谧的境界。魅力无穷的阿拉伯装饰图案,使我回想起了格拉纳达的阿尔罕布拉宫,优雅空灵,继承着阿拉伯建筑艺术的传统,彰显着摩尔人建筑美学的遗风。
随后的一周时间,我们从卡萨布兰卡出发,巡游摩洛哥——这座欧洲人的后花园:梅克内斯、沃吕比内斯、菲斯、拉巴特、马拉喀什,最后又返回卡萨布兰卡。(详情且待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