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风斗争的过程本身即是意义——读巴金散文《风》

(2025-11-09 05:34:17)
标签:

读书

                                 与风斗争的过程本身即是意义——读巴金散文《风》


风 巴金

 

  二十几年前,我羡慕“列子御风而行”《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冷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我极愿腋下生出双翼,像一只鸷鸟自由地在天空飞翔。

  现在我有时仍做着飞翔的梦,没有翅膀,我用两手鼓风。然而睁开眼睛,我还是郁闷地躺在床上,两只手十分疲倦,仿佛被绳子缚住似的。于是,我发出一二声绝望的叹息。

  做孩子的时候,我和几个同伴都喜欢在大风中游戏。风吹起我们的衣襟,风吹动我们的衣袖。我们张着双手,顺着风势奔跑,仿佛身子轻了许多,就像给风吹在空中一般。当时自己觉得是在飞了。因此从小时候起我就喜欢风。

  后来进学校读书,我和一个哥哥早晚要走相当远的路。雨天遇着风,我们就用伞跟风斗争。风要拿走我们的伞,我们不放松;风要留住我们的脚步,我们却往前走。跟风斗争,是一件颇为吃力的事。但是我们从这个也得到了乐趣,而且不用说,我们的斗争是得到胜利的。

  这也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不过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值得怀念的。

  可惜我不曾见过飓风。去年坐海船,为避飓风,船在福州湾停了一天半。天气闷热,海面平静,连风的影子也没有。船上的旗纹丝不动,后来听说飓风改道走了。

  在海上,有风的时候,波浪不停地起伏,高起来像一座山,而且开满了白花。落下去又像一张大嘴,要吞食眼前的一切。轮船就在这一起一伏之间慢慢地前进。船身摇晃,上层的桅杆、绳梯之类,私语似的吱吱喳喳响个不停。这情景我是经历过的。

  但是我没有见过轮船被风吹在海面飘浮,失却航路,船上一部分东西随着风沉入海底。我不曾有过这样的经验。

  今年我过了好些炎热的日子。有人说是奇热,有人说是闷热,总之是热。没有一点风声,没有一丝雨意。人发喘,狗吐舌头,连蝉声也像哑了似的,我窒息得快要闭气了。在这些时候我只有一个愿望:起一阵大风,或者下一阵大雨。 


                                 与风斗争的过程本身即是意义——读巴金散文《风》



【读与评】

巴金先生的散文《风》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风”这一自然意象在不同人生阶段中的多重意蕴。从童年时追逐风的轻盈,到成年后与风斗争的坚韧,再到对飓风的敬畏与对炎热天气的焦灼,风既是自由的化身,也是生命困境的隐喻。这篇散文如同一首流动的诗,将个体的成长体验与自然的永恒力量交织在一起,引发读者对自由、抗争与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一、风中的童年:自由与纯粹的诗意

文章开篇,先生借庄子“列子御风而行”的典故,道出对飞翔的渴望。这种渴望在童年时化作具体而生动的画面:孩子们“张着双手,顺着风势奔跑”,仿佛乘风而起。此时的风是轻盈的、纯粹的,它托起童年的幻想,让身体与灵魂一同飘向无垠的天空。风中的嬉戏不仅是游戏,更是一种对自由的原始向往。孩童无需翅膀,仅凭双手鼓动气流,便能感受到超越现实束缚的快乐。这种快乐源于未被规训的生命本能,也源于自然与人类最本真的共鸣。先生以诗意的笔触,将童年的风塑造成一个乌托邦式的符号——那里没有枷锁,只有对无限可能的追逐。

二、风中的成长:抗争与力量的觉醒

随着年岁增长,风的意义悄然转变。求学路上,少年与风“斗争”的场景充满张力:风欲夺伞,人却紧握伞柄逆风前行。这场“斗争”看似是对自然力量的对抗,实则是生命意志的觉醒。风在此化身为成长的试炼,它不再是童年的玩伴,而是需要被征服的对象。先生写道:“跟风斗争,是一件颇为吃力的事。”然而,正是这种“吃力”让斗争本身充满意义——在与风的角力中,人感受到自身的力量,也体会到坚持的尊严。此时的“胜利”不再是简单的征服自然,而是对内心怯懦的超越。风成为一面镜子,映照出人在困境中的坚韧与智慧。

三、风外的现实:困顿与救赎的渴望

步入成年后,先生对风的描写转向更深沉的哲思。未见的飓风与海上的惊涛,象征着生命中不可控的巨变。先生以“旗纹丝不动”的平静海面,暗示风暴来临前的压抑;而“波浪高起如山,落下如巨口”的描写,则凸显了自然的狂暴与人类的渺小。这些意象传递出一种宿命感:人虽渴望驾驭风,却终需直面风的不可捉摸。文章结尾,先生被困于炎热的现实——“没有一丝风,没有一滴雨”,连蝉声都喑哑。这种窒息感恰似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物质丰裕却精神荒芜,科技发达却心灵孤寂。对风雨的呼唤,实则是对生命活力的渴求,对精神救赎的期盼。

四、风的永恒:自然与生命的对话

先生的“风”始终游走在虚实之间。它既是具体的自然现象,也是抽象的精神符号。从列子御风的逍遥,到与风共舞的童真,再到逆风而行的抗争,风见证了人性的蜕变,也承载着永恒的追问:何为自由?如何在桎梏中寻找飞翔的可能?答案或许藏于文末那句“起一阵大风,或者下一阵大雨”的呐喊中——真正的自由,不在于逃离现实,而在于直面困境时仍保有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热情。风从未停息,它穿过时间的长河,提醒我们: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征服风暴,而在于在风中学会舞蹈。

《风》不仅是一篇散文,更是一曲关于生命的寓言。先生以风的流动性与多变性,隐喻人生的起伏与矛盾。当现实如炎夏般令人窒息时,或许我们仍需相信:风会再来,雨终将落。正如先生所言,与风斗争的过程本身即是意义。在风中,我们既是渺小的个体,亦是永恒的旅人;既被自然之力裹挟,亦在抗争中书写生命的壮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